会写范文网 >工作计划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

一份优秀的教案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通过教案的文字是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能力大小的,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0.7x5 9x0.8 1.2x6 0. 23x3 14x3 1.4x3

口算后提问:从14x3和1.4x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26x7 1.36x12 30.8x2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宣传栏。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2.4x0.8

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

2.4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 x0.8

1.9 2

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x0.9,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0.56x0.04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

3.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x0.4 0.08x0.9 7.3x0.06

9.1x0. 03 0.25x0.23 45.9x3.5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0.29x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点评。)

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会读小数。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数据的读写,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小数部分的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什么叫小数呢?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呢?三位小数呢?学生回忆整数读法并在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的读法。

二、自由讨论、学习新知

1、教师用卡片出示例

0.7,0.19

2、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再抽读。

3、议一议:读小数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归纳小结小数的读法,强调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三、巩固新知

1、同桌相互读数。(课堂活动第2题)

2、练习十三第4题。

让学生独立看题后,再把自己从题中获得的信息告诉同桌或全班同学。

3、练习十三第5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表格,并向学生简介表中一些名称的含义。

再让学生看表分组接龙游戏。

4、练习十三第6题学生自己看图写数,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5、指导练习。

(1)第9题。

教师:5.6与5.7之间相差多少?让学生数一数,5.6与5.7之间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从而认识到把0.1平均分成10份,即比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1。因此,第1小题应该填两位小数。

同理,比0.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01,第2小题应该填三位小数。

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第10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明白每个小数位上的数代表着什么。

四、拓展提高

1、练习十三第1、2、3、7、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思考题:第12题用2,5和3个0写小数。

(1)1个0都不读出来的一位小数。

(2)3个0都读出来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读一读。

3、课后作业:第11题和第13题。

回家请父母帮忙,与父母共同完成。

五、课后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写

0.7读作:零点七

0.19读作:零点一九

3.08读作:三点零八

103.503读作:一百零三点五零三

读整数部分时按整数读法来读,读小数部分时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教学反思: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辨析乘法运算定律。

2、能初步运用乘法分配律优化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通过辨析,巩固对乘法运算定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变乘法分配律及其变式的认识与掌握。

预设过程

一、辨析作业错例

能对前一天《作业本》中的第2题进行辨析。

(25+125)×4=25×125+25×4

(25+125)×4=25×125+125×4

(25+125)×4=25×125+125

25×4+125×4=4×(25+125)

25×4+125×4=25×4+125)

1、指出每组算式正误,并说明理由。

2、复习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板:

(a+b)×c=a×c+b×c

a×(b+c)=a×b+a×c

和×一个数=积+积

二、扩展乘法分配律

选择一个正确的算式。

35×(2×5)=( )

a、35×2+35×5 b、(35×2)×5

67×77+77×33=( )

a、77×(67+33) b、67×(77+33)

(40-2)×25=( )

a、40×25+2×25b、40×25-2×25

104×25=( )

a、100×25+4×25b、100×4×25

125×3+125×4+125=( )

a、125×(3+4)

b、125×(3+4+1)

1、请学生根据运算定律及已知算式,选择正确的算式。

2、着重(40-2)×25、104×25和125×3+125×4+125的分析。

三、练习

1、p38-5

2、p38-7

3、p38-6

4、p38-9

5、p37-4与p38-8

1、说说哪些算式用到了乘法分配律?哪些没有用到,为什么?

2、先判断每组算式的结果是否相等,再选择每组中的一题计算一下,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一题。

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p38-6,指名板演,并讲评。

4、独立完成p37-4与p38-8,说说哪种方法更好。

四、

今天,你用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和×一个数=积+积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看图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交流。

2、图中告诉我们等量关系是什么?

(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张?你会画线段图吗?画一画。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设谁为x比较简便?为什么?

5、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呢?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6、学生汇报。

7、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8、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90+x张邮票。

90+x+x=18011、通过刚才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解释运用:试一试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读题

(2)怎样解方程

(3)怎样检验?

练一练

1、解方程:

2、岚岚几岁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题意,解方程解答,并检验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独立完成。

4、(1)书上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什么问题?

(2)怎样列方程?

25x-4x=31.5

(3)怎样解方程?

(4)你怎样验证?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篇5

学习内容:p61页例5

学习目标: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出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一、【知识链接】

1、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3、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0.54○0.540 2.8○2.800 3.26○32.6 6.19○61.9

小结:一个小数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没有变,是因为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二、【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61页例5,回答问题:

① 0.009米=( )毫米

② 0.09米=( )毫米

③ 0.9米=( )毫米

④ 9米=( )毫米

三、【合作探究】

1、从上往下观察,从0.009米变成0.09米,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即长度由 毫米变成了 毫米,长度 到原数的 倍。因此,小数点向 移动一位,小数就 到原数的 倍。同理,比较 ①和③ ,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即长度由 毫米变成了 毫米,长度 到原数的 倍。比较 ①和④ ,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即长度由 毫米变成了 毫米,长度 到原数的 倍。

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的位置依次向 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 到原数的 、 、 。

2、练习:4.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 ),向右移动两位是( )

0.3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是3.05,向左移动( )是0.0305,向( )移动( )是305,向( )移动( )是30.5。

3、小结:小数点移动要牢记:右移 ,左移 。移动一(二、三……)位是扩大(或缩小)10(100、1000……)倍,位数不够用 补位。

四、【拓展延伸】

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 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

五、【课堂小结】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 到原数的 、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 到原数的 、 、 ……。

六、【课堂检测】

1、填空

(1)把6.2扩大( )倍是62。

(2)把59缩小到它的( )是0.59。

(3)0.28去掉小数点得( ),原数扩大了( )倍。

(4)73.21变为0.7321,原数就( )。

2、判断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 )

(2)、3.69扩大1000倍是36.9。 ( )

(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计算。

2、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

购物小票、购物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本超市购物图,笑笑在收银台结算账单。师:笑笑正在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让我们一起帮助她。

2、师出示购物小票,学生说说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生答货号、销售价、数量、应付款、实付款、实收、找零。)

3、师:怎样帮助笑笑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核对小票。

师:同桌互相说说通过观察购物小票,你知道笑笑都买了什么吗?我们可以怎么帮她?

2、汇报学习情况,先把一个蛋糕和一瓶橙汁的价钱加在一起,然后用20元减去买东西花的钱,看剩下的钱和购物小票上找零一项的钱数是不是一样。列式:20-(12.30+4.85)。

师指名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组讨论,核对小票,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探究还可以用买东西的钱加上找回的钱看是不是等于20元钱。列式为:12.30+4.85+2.85。

4、师生小结算法。

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按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顺序来计算。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练习运用,体验成功

1、模拟购物。

师:我们小组合作,模拟购物。一人当售货员,其他三人扮演顾客,到货架上选自己需要的.、喜欢的文具,选完后填到购物单中,请售货员算一算买这些商品要花多少钱?顾客再核对一下,售货员四人轮流当。小组合作模拟购物,并填购物单。

2、反馈练习。

(1)师:在计算这几种商品的总价时,你有比较简便的算法吗?

(2)小组交流。

(3)师生小结:在计算小数连加法时,使用加法交换律或者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小数连减法时,两个减数如相加可凑整,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也可使计算简便。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今天让我们当一回家,为家人准备晚餐,选购食品。钱数在30元以内,你打算选购什么食品?

生写出自己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共花多少钱?如有剩余,余下多少钱?

五、小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购物小票

1.25+2.41=3.66 3.66-1.25=2.41

1.25 3.66

+2.41 -1.25

3.66 2.41

计算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其他就和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8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8篇

2023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5篇

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四年级优秀教案模板5篇

四年级优秀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优秀7篇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6篇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898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