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的关键在于突显人物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事迹材料常常成为影响后世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会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老书记先进事迹材料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老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篇1
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当家家户户正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和幸福中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悄然来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在武汉蔓延,并开始辐射全国。1月22日,接到上级关于全面防控疫情的通知后,xx站站长xx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紧锣密鼓的安排、部署、再部署,动员号召全站上下,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争到底。虽然是一名女站长,但是她作为全站的带头人,在这场“战役”中,始终发扬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说在前面,更做在前面,带领全站干部职工,誓与疫情抗争到底。
一、雷厉风行,迅速行动,全面布防
接到防范疫情的通知后,面对疫情传播的严峻形势,xx站长意识到此次疫情来势汹汹,特别是收费站又属于服务型单位,收费人员每天接触天南海北的司乘人员,危险系数较高,防控工作迫在眉睫。于是,xx站长立即召开班子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指示,现场成立xx站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工作专班领导小组,她担任组长,并结合xx站实际情况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防控应急处置方案,从人员防控、各部位消毒、应急值守等各方面全面做好准备。事关每一名职工的人身安全,达成一致制定方案后,她安排各部门负责人立即行动起来,按照职责分工落实防控措施,安排办公室抢购84消毒液4箱,喷壶10个,保洁人员每天对宿办区消毒2次;针对收费人员每天与司机打交道,每天都接触钱的实际情况,在为收费人员配发口罩的基础上,要求办公室为收费人员购买橡胶手套,收费人员上岗期间一律配备口罩、手套,切断一切传播途径。同时,她要求在站职工每天测量体温2次,休班人员在家也要测量体温并上报,做到无缝监控。她不但每天严格做到自己测量体温2次,同时还每天到办公室查看职工体温测量情况,有一次,她发现一名职工的体温登记表上没有记录,立即拨打电话询问。经询问,原来,这名职工正在家休班,已经测量体温,但是忘记上报。xx站长对这名职工的体温进行了记录,并教育她一定要高度重视,每天按时测量、按时上报。
二、随时接收随时传达,疫情防控不分时间
“各部门、各班组,接上级紧急通知,xx站防范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物资已经采购,请各部门、班组负责人立即到办公室领取!”“各部门、各班组,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所有人员在岗期间必须佩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每天到办公室测量体温,在家休息人员务必做到尽量不出门,不出行,做好个人防护。”“各部门、各班组:接上级指示,每个人都要需要填写个人近期情况报告表,各部门、班组负责人立即组织落实,不得迟报、漏报。”……这些天以来,站内的政务微信群可以说是最忙碌的微信群,而群里最忙碌的人就是xx站长。只要上级有最新指示,她就会第一时间推送到站政务微信群,并根据站内实际情况提出落实要求,有的时候,晚上十一点、十二点接到急文和指示,她同样会第一时间将文件传达到群内,做到随时接收、随时传达,让每一名职工都第一时间了解到上级的最新指示。每天半夜醒来,她也会习惯性地看看手机,看看上级有没有下发新的指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每天都要查看手机微信群有没有新信息,这已经成了本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三、愧疚化为动力,无悔坚守到底
从年前在站值班以来,xx站长已经在站上待了七天了,每天忙忙碌碌,一直在忙着收费保畅和疫情防控的工作。年幼的女儿无人照顾,年迈的母亲也没有去探望。母亲已经快七十岁了,身体一直不太好,这也是她最放心不下的。大年三十晚上,她给母亲打电话拜年,听着母亲熟悉的声音,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眼泪不自主地流了下来,母亲听出了她的不对劲,忙安慰她说不要担心自己,安心工作,工作干好了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作为女儿,她对母亲是万分的愧疚,作为母亲,她对自己的女儿同样是愧疚,女儿今年才xx岁,但是因为工作,她同样没有时间照看女儿,听话的女儿自己做作业,自己玩。她将对家人的愧疚化为工作的动力,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硬仗!
疫情仍在继续,坚守仍在继续,作为全站的带头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xx坚定了誓与疫情抗争到底的信念,不断给广大职工打气,带领大家与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抗争到底。
老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篇2
美丽的青海就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在一起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共同学习、共同富裕、共同进步、团结一致;这里经常会听到多个民族的语言,经常会看到各民族群众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正如歌声所唱的: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下面我要讲述的两件事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关系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感人故事。
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附近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有一所小学叫下麻尔村小学,那里有一位很不平凡的回族教师马复兴,生于1959年3月,先后被评为青海省残疾人自强模范、西宁市优秀教师,多次获得了湟中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等荣誉称号。2019年又获得了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的荣誉称号,上过中央电视台。他从1981年开始就在下麻尔村小学教书,他没有双手,却在三尺讲台上为不同民族的儿女耕耘了几十个春秋,他用小小的黑板让这些不同民族的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美丽的世界。
马复兴四个月大的时候不幸掉进了燃烧的炕洞里。从此,他就失去了双手。但是他凭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强地走过人生一个个坎,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办教师,他把各民族群众的子女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真心实意为他们的学习排忧解难,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他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命运跟孩子们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用心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我要讲述的第二个感人故事就是小英雄多杰宽。看了多杰宽英勇救人的新闻报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用舍生救人的壮举,用年轻的生命、无言的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位不会游泳的小伙子能将生命抛之脑后呢?其实,这是青海这片土地赋予多杰宽的博大胸怀和人性光辉的闪现,是长期以来各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共荣结下的硕果,这是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我们应该学习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关心他人及感恩社会的精神。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的祖国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56种习俗,56种语言,56种文化,把美丽的祖国装扮成了五彩斑斓,把祖国的天空描画的壮丽灿烂。而我们生活在大美青海的各族群众,更能深深体会到各民族大团结的无穷乐趣和无比荣光。就拿我们学校所在地黑马河乡来说吧,在我们学校周边生活的有藏族、汉族、回族和蒙古族,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家园,真正体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风雨同舟的新型民族关系。
我们多么幸运,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和平的美好时代;我们多么幸运,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
我们的身边有说不完的感人故事。其实,无论是谁,都愿意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都希望我们的大美青海常常盛开民族团结之花。三个离不开已深入人心,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老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篇3
姓名,年龄,中共党员,现任xx市xx镇xx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主任。几年来,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和各级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履行代表的职责,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协助政府推行工作,带领全村农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共走富裕之路,共创和谐社会。xx村在xx的带领下先后荣获xx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试点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省级卫生村、xx市文明村、xx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等荣誉。他本人多次被评为市镇优秀共产党员,获得xx市优秀农民企业家和xx市、xx市文明市民、xx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全村党员干群都称他是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好书记。
他把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法律和法规作为首要任务,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用科学的世界观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把握方向,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不断增强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做到心里时刻想着人民的重托,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行动上做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为xx村的经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他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发挥代表作用,努力为人民负责,为政府排忧,协助政府推行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他坚持深入群众听取民意,密切联系广大选民,做好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会议期间,认真审议各项工作报告,立足大局,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如在xx市四届人大三次、四次会议上分别提出的“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四城联创成果的议案”、“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制度改革,加大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建设力度的议案”被大会列会议案重点办理。近年来,结合开展带头学习、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履行职责、带头发展经济、带头扶贫和联系单位,帮助困难群众找一条致富门路的“五带头”和“五个一”活动,为了建设xx村新农村建设,他参加了镇上组织的农村建设活动计划,为全镇的各项工作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1978年参加工作以来,1986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24年来,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动摇。处处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做到吃亏在前,享受在后,坚持走先富带后富,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路子。从1986年带头创办第一个企业至今,他相继扶持发展了10家企业,每个企业都是在厂建成走入正常后,就任命厂长,让他们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不断发展为群众造福。但是企业遇到难处,需要他出面解决的,不管再忙,他都是随叫随到,全力支持,搞好服务。1997年,他办起自己的企业后,就动员本村共产党员张xx,带头办一个科技含量高、生产附加值高的xx市xx耐火材料公司。建厂期间,由于资金不足,一台大型压力机无法按时购回,他得知后,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厂拿出40余万元资金支持帮助xx同志渡过难关,确保了企业按期投产。在外办厂的张卫中看到村两委对发展企业非常支持,就把在上街办的厂重新搬回了本村发展。扩建期间,需要资金他从自己厂拿,要人从他的企业抽,目前企业产销两旺。
2009年通过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他本人深刻的认识到,要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以新思路带来新变化。他大胆探索,彻底改变全村以耐火材料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模式,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先后投资4000万元,建成年产值6亿元的佛山特新公司,设计能力年深加工铝产品40000吨,安排劳动力近200人,彻底改变了全村的经济发展结构,同时也带动其他企业产业调整,产品向高科技多元化发展。全村11家企业的销售额有2008年的2.5亿元猛增到2009年的8.9亿元,税收1800万元,形成镇财政收入800多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5000元,预计今年可实现村工业总产值9.1亿元。通过企业的发展,行业的拓宽,使我们彻底改变了过去以地为生,以农为主的传统生活方式,真正变成了同城里人一样以工业为主、以就业为生的现代生活方式,农民的生活水平正在向城里人看齐,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他廉洁奉公,无私奉献。连年来从没要过一分钱工资,没有要过任何福利,更没让村里报销过任何费用。同时,他觉得一人富不算富,当党员、当干部应当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为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十分注重“双强”党员的培养,全村现有党员59名,其中40名都是双强党员。特别是在今年的创先争优的活动中,他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全村59名党员人人争当先进,人人争当模范,使全村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多年来坚持规划先行。先后投资300万元,修通村组道路12条,1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同时对户户通工程提供资金支持,90%以上农户已经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投资190万元建成8个村级游园,为村民健身休闲创造了环境。投资270万元建成二幢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5层居住40户的居民楼,目前已经全部入住。投资80万元建成了面积达500平方米的高标准文化大院,内部设施齐全。投资40万元对村委大院、老居民楼进行改造,建成一所高标准村级卫生所,配齐了相关设施,村拿出40万元在中心游园安装大彩屏,每天定时开放,被各级领导称为“全市村级第一屏”。按照镇政府的统一要求,推行了“户集、区收、村运、镇处理”的垃圾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使村容村貌得到改变,人居环境得到改善。2007年以来先后又投资近150万元,建成了6个小游园,对农户围墙、厨房、房顶、卫生间、外墙统一实行改造。制定一系列加强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并坚持执行。深入开展了评选“六佳文明农户”、“十好”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高标准文化大院和党员活动室,积极倡导农民上网工程,提高村民文化素质。投资10万元建成骨灰存放堂,严格按照殡改要求,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使火化率达到了100%,树立了良好民风。投资近10万元,安装了文艺设施,并聘请有关文化技术人员来我村指导,营造了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他本人还先后拿出150多万元为改善我村村容村貌、加快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2005年出资20万元将张冯路铺通,彻底改变了我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06年出资20万元加宽张冯道路。为加快农户住房改造,2006年到2010年,他制定了本村新农村建设奖补办法,平改坡每改造一户村里奖补5000元,每平方米再补助20元,同时,村里按照每户奖补1500元的标准,鼓励村民进行改厕、改厨、改院、改墙,改建农户达256户,对全村建筑立面统一颜色进行了粉刷。改造后,农户庭院干净整洁、厨房安装节煤灶、抽油烟机。厕所干净卫生。全村到处红瓦白墙,显得整齐有序,充满现代农村气息。
他时时处处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千方百计解决群众问题,关心老党员、老干部,关心60岁以上老人及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每年出资25万元为全村70岁到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50元;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100元。每年春节还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700元的过节补助;并且给每位老党员、老干部发放200元的生活补助。2008年出资近18万,为全村170多位60岁以上老人办理养老保险,每人补助1000元,2002年实行新型合作医疗以来,年年全免群众应负担的合作医疗基金。1990年以来,连年春节期间为群众发放米、面、油等年货。他先后已从自己的企业拿钱偿还群众21万元,解决了一批群众的燃眉之急。不管是谁家有困难,也不管是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找到他,都会给予一一解决。每到逢年过节都为老党员送去去慰问品。
xx村能在短短几年里发展的如此迅速,离不开xx这位领头雁,孺子牛的孜孜追求。用xx村村民最仆实的一句话“没有他哪有我们的今天”。xx做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他紧紧围绕“重在经济发展,重在克难攻坚,重在社会效应,重在体现人生价值观”的总体思路,为民某福、为民谋利,在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晶莹的汗水和闪光的足迹,正是他这种情系百姓,甘当卒士,踏踏实实,潜心为民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取得了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
老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篇4
老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篇5
“党员干部就是要冲在前,干在前,奉献在前。干部干部,就是要干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
某对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防范意识的培训,坚持每天对他们进行测量体温,并作一记录,督导大家佩戴防护口罩,防护用品。并亲自指导大家对各公园、游园、广场等公共场所重点区域、公厕、果皮箱、垃圾筒、座椅座凳、扶手、健身器材等人能够接触到的区域展开全方位的消杀消毒,做到垃圾随产随清,管辖区公厕内洗手液做到随缺随补,确保对管辖范围内公共场所每天无死角、无盲区消毒2遍以上;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对发现在园区内人员较多的聚集及时进行疏散,防止疫情扩大蔓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宣传指导、督促检查、信息排查、垃圾清扫、卫生消毒、物资发放等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地方都活跃着他的身影。用某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用自己的付出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场肺炎疫情,早已不是只属于某一群人的战役。比起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英雄们和那些义无反顾的逆行天使们,我的付出不算什么。坚守岗位,每天做到宣传到位、防控到位、排查到位,尽我的一切力量,最大限度切断疫情进入。”某说。
某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阻击战的关键时期,只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全力以赴、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
疫情终会过去,春天必会到来。
老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篇6
老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篇7
翟友财,男,汉族,黑龙江省密山市柳毛乡团结村农民,1970年7月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带头创办粮食仓储加工企业,成为推动黑龙江省兴凯湖地区农业产业化和带领农民致富的典型。2015年,他怀着“让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专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心带领乡亲们开始“二次创业”: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大雁特色规模养殖、新建粮食仓储加工项目等,走出了一条新的产业致富路,贫困落后的团结村成为远近有名的文明村、富裕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他本人201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7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抓经济兴产业,他是带动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经过深入考察、对接专家,2016年他带领团结村利用村里“三资”清理收回的荒山,引进外地“能人”,投资220万元建设大雁养殖繁育基地,带动全村发展以大雁为主的畜禽规模养殖,带动全村7户贫困户实现户年均增收5000元。基地孵化雁雏1万只,“溜达”鸡、野鸭、火鸡等5000只。为带动产业发展,村里无偿提供荒山作为养殖场地,无偿投资6万元帮助安装动力电、打机井,翟友财个人提供了30万元无息借款作为启动资金。为确保养殖项目做大做强,翟友财聘请专家进行了全程指导,并从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入手制定了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几年来,翟友财带领团结村发展订单农业1.5万亩,全村90%的耕地实现订单生产,农民年可增收60余万元;利用废弃土地引进投资2200万元的粮食加工项目,年加工玉米、水稻3万吨,带动30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近2万元。翟友财接任支书时,村集体账上一分钱没有,只有13.8万元外债。围绕增收,翟友财不怕得罪人,组织对过去不合理的资产、资源发包开同开展清理,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
改善村容村貌,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热心人。
团结村地理位置偏,土地贫瘠,老百姓日子穷苦,村集体一穷二白。翟友财回到团结村任支书时,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没有村部,垃圾随处堆放,路边排水沟臭气熏天。乡亲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翟友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改变面貌,他筹集资金近千万元,其中个人捐助150万元,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团结村新建了450平方米的村民服务中心,修建了12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新修硬质路面20公里、石砌排水渠4.1公里,基本实现硬质路面“户户通”;新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所有主干道路路灯全覆盖,一到夜晚灯火通明,乡亲们的心也跟着暖起来、亮起来;村内所有道路两侧全部栽满绿化村和果树,有路就有树,有树就成荫;新设置了垃圾集中回收设施……基础设施极大改善的同时,也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习惯,群众积极响应号召,清边沟、种花草、修路植树,全村处处呈现出整洁有序和蓬勃生机。
关心贫困群众,他是深受乡亲依赖的贴心人。
10余年来,翟友财始终坚持扶助村里的贫困户和上学困难的孩子,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0余万元。几年来,他没有从村里报销过一分钱,没领过一分钱工资,工资全部捐给村里用于资助贫困群众。翟友财抓扶贫,重在提高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一是思想上扶志,激发困难户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二是产业上扶持,提供干事兴业的机会。目前,村里新上项目优先为家庭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愿意搞养殖的,无偿提供大雁雁雏和养殖技术,并帮助销售。翟友财总和干部们说:“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群众的心里暖起来、亮起来,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
坚持扶危济困,他是热心奉献社会的带头人
翟友财富了不忘乡亲,在帮助团结村脱贫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扶贫活动,他每年都捐资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种植、养殖扶贫产业,2018年,免费提供种子款45万元,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了缺资金种不上地问题。
他倡导捐资助学,设立了“东粮助学基金”,每年向教育系统捐赠50万元,他为密山一中贫困生捐助、为贫困大学生入学捐款,其中,对困难高中学生的资助,每人每年6000元,从高中阶段持续到大学毕业,长达7年。他资助的贫困学生缪可偏高考以618分的成绩考入国家重点大学,王炎辉考入复旦大学。连续14年他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累计1900万元,连续11年资助贫困学生1000多人。
抗疫情献大爱,他是农民爱心善举的代表人。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翟友财“初心”不忘,履行着一位人大代表的使命责任,接二连三地向防疫一线慷慨捐赠,用物资支援方式与全国人民共同“战疫”。2月3日,翟友才了解到密山市防疫一线急缺医疗物资,他想方设法多方联系,从北京、新加坡、德国、日本等地花费30多万元采购医疗物资,捐助了一万多个医用口罩,300套防护服、6000个n95口罩等一批一线医务人员急需的医用防疫物资。3月3日,他又主动向湖北省汉川市捐赠120吨兴凯湖畔优质大米。印着“风雨同心、战胜疫情”的列车满载爱心,驰援湖北疫情一线。他得知密山市4名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奔赴湖北孝感战“疫”最前线,第一时间派人慰问家属,送去米面粮油,帮助解决后顾之忧。了解到监狱系统缺少口罩,他又向鸡西监狱捐赠一次性口罩3000个。在这期间,翟友财连续7次捐赠,累计折合人民币达百万元,被人们称做是农民爱心善举的代表人,密山最美的“抖音”。
作为一名农民,无论是创办企业、当选村支书,还是做全国人大代表,翟友财始终根扎在兴凯湖畔的黑土地上,一心一意带领乡亲们走农业产业化致富路,成为深受群众信赖的当家人。
老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篇8
“这个时候我们党员不冲上去谁冲上去?”“党员就是不一样,党员就要带好头,关键时刻冲在前,困难面前不退缩。”这是_街道工农社区党委书记_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常说的话,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老乡您好!因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保障您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如您有接触武汉回乡人员,或者您家有武汉回乡人员请务必告知我们!”逐个排查外来车辆、及时全面了解情况、上门挨家挨户排查……这是连日来_和他的社区同事的工作内容。今年春节,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他一接到任务,立刻行动,带头主动战斗在一线,带领社区干部、网格员和社区医生每天到各个小区排查从湖北回夹人员,特别是从武汉回夹江的人员,耐心给他们做工作,关心他们有无发烧,咳嗽等症状,要求他们在家中自我隔离;他始终顾全大局,切实发挥好社区两委班子“主心骨”、“顶梁柱”作用,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把每一项任务都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工农社区辖区人口多、小区多,工作量大,从大年三十到现在,_没有休息一天,就连家中的小孙子生病也没时间照顾,有时忙得根本顾不上吃饭,饿了就吃点方便面充饥,然后又接着继续战斗!
“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在_走在前、作表率的示范带动下,工农社区党员干部始终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让人民看到,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力量和希望,用行动引领群众,汇聚起群防群治、同舟共济的强大力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