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撰写的时候,老师肯定要考虑文字表述规范,作为一名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了解溪水两次变化的原因,树立环保意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溪水变浑的原因。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两幅。
2、课文第48自然段的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识字
一、谈话设疑
小兔的家门前,有一条清清的小溪,溪水又凉又甜。一场雨过生,溪水突然变黄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弄个明白。
二、自读课文,自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自学情况。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停、坑读后鼻音;
澡、栽读平舌音;
泥读鼻音。
3、向难写的字挑战。
提示:
坑、培左边是提土旁,土的最后一横要变成提。
栽的左下部分是木,但木的`捺要变成点。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思考:溪水先怎么样,后来怎么样,最后怎么样。把有关句子记上记号,再读一读。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读的内容板书:
浑浑的溪水
清清的溪水
师: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溪水为什么变浑又变清)教师相机在短语后边加问号。
浑浑的溪水?
清清的溪水?
四、课堂作业
1、书写生字,写正确,写工整。(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2、同桌讨论:溪水为什么会变浑又变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巩固练习
一、激趣启思
(出示插图一)
师:小兔的家门前,绿树成阴,一条清清的溪水欢快地唱着歌奔向远方,溪水又凉又甜。一场雨过生,溪水突然变黄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读议学习课文第3、10自然段
1、轻声自读课文第38自然段。
讨论:溪水为什么变黄了?
2、清清的溪水变成了浑浑的溪水,小兔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啊?(着急、生气)你从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用符号画一画,再跟同桌说一说。
3、体会小兔的心情,读好这些句子。
4、大象和野猪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你又从哪些词语、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再读一读。根据上下文理解胜负、不解的意思。
5、通过读词语、读句子我们知道:树拔掉了,泥土松了,雨水把泥土冲进小溪,溪水变浑了。我们再通过分角色读课文,体会小兔、大象和野猪的心情。
(1)小组分角色读。
(2)抽读。
(3)教师读旁白,学生分角色读。
6、引读第9自然段。
大象走到小溪边
野猪跳进小溪
7、同学们,快替大象、野猪想想办法吧。
8、它俩是怎样做的,读第10自然段。
用小圆点儿标出它们做了些什么事。
(刨坑、栽树、培土、浇水)
自己试着做做这些动作,再读一读。
三、激情悟理
(出示插图二)
1、细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2、读好第11自然段。
3、聪明的同学,你懂得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4、你还会做些什么?交流讨论。
5、教师小结: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的家!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3、4题。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发挥学生的想象,为课文写续编,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
二、 识字写字。
三、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井沿、无边无际、不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由读课文。
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读一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
分角色读一读对话。
四、指名读一次对话并借助图片理解。
五、感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用“因为……所以……”回答。
六、感悟第三次对话。
七、分角色朗读课文,从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八、板书设计。
青蛙:井底——天井口大
小鸟:天上——天无边无际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父亲和鸟》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到过树林里吗?那里最美的是什么?那里的小鸟多美呀,你们了解小鸟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一位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识字写字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随读文初步识字,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已进行小组学习。
3、检查学生是否认得准,记得熟,因“字”而异,进行重点提示与指导。如,提示“喃”、“浓”的声母都是鼻音“n”,“腾”是后鼻音(提示:“腾”在“热腾腾”一词中变读为一声);“味”与“妹”与“惜”“借”的'字形,教给学生一些记字的方法,如“味”为什么是口字旁,“猎”为什么是反犬旁。
4、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横的变化。
首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发现规律。可以将“并、喜、重、群”等字通过课件放大,并将字的短横用蓝色显示、长横用红色显示,从而让学生发现下面的书写规律:
(1)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
(2)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可以没有)。接着,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建议教师示范书写“喜、重”二字,让学生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前边发现的两条写字规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真地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读,形式应多样,可以自由读、同桌合作读、找伙伴读,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朗读,激发朗读兴趣,激活朗读热情。
2、教师范读,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作用,注意体会教师朗读时表达的情感和相应的语气。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二人读作者旁白,一人读父亲的话,一人读“我”的话,注意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指#二年级# 导语出适当的语气。如,“父亲喃喃地说”,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导学生用轻、慢的语气读父亲说的话。
5、选读得好的小组表演读。
三、实践活动
1、说句子:从课后练习“我会读”中自选词语练习说话,鼓励学生展开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说话练习。
2、通过上网、看书或向长辈打听,了解有关鸟的知识。把自己查询到的资料整理好,在班上进行交流。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海上气象员》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员、鸥、翔、衔、喂、嘟、涛、涌、旋”等9个生字。正确书写并记忆“员、翔、涛、涌、旋”5个生字。积累“张望、飞翔、活蹦乱跳、波涛汹涌、盘旋”等5个词语。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正确划出写海鸥妈妈飞行的句子。能在老师指导下,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话练习。
3、了解海鸥不同的飞行方式和天气情况有关,借此人们可以了解海上气象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能用直线划出写海鸥妈妈飞行的句子。
3、了解海鸥用不同的方式飞行和天气情况有关。
三、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动物预报天气的情况。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8、海上气象员
2、读题,学习生字“员”,为“员”找朋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课文,读通课文,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2、集体交流汇报。
出示词语:海鸥飞翔衔喂嘟着嘴波涛汹涌盘旋
4、书写指导:旋
5、交流:气象员是干什么的?谁是海上气象员?
6、出示课文最后一节,指导朗读。
说明:
这个环节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生字,主要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1~3小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海上气象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2、自由轻声读课文1~3小节,用直线划出海鸥妈妈“预报天气”的句子。
3、交流:海鸥妈妈“预报天气”的句子。
师板书:
时间海鸥妈妈天气
第一天贴着海面飞准是好天气
第二天沿着海岸飞天气开始变坏
第三天在半空中盘旋暴风雨就要来了
4、理解词语“飞翔”、“盘旋”、“波涛汹涌”的意思,出示课后的选词填空练习,指导完成。
5、指导朗读,多种形式练读。(注意海鸥妈妈和小海鸥的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况下说话语气的差异)
6、分角色表演朗读。
7、小结:课文通过海鸥妈妈三天不同的飞行姿势,预报了三天不一样的天气,告诉我们海鸥就是海上气象员。
说明: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内容浅显,情节简单,通过写海鸥妈妈在三种不同的天气情况下不同的飞行方式,让我们明白海鸥被称为“海上气象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通过让学生“读读想想、读读划划、读读演演”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在朗读的基础上突出词句的训练,将课文中主要内容的句子:海鸥妈妈“预报天气”的句子用直线划出,不过本课划句子与前几课不同,所划的句子处在不同的段落中,这是一个新的知识点,教师要适当指导。然后通过理解句子来明白海鸥妈妈是海上气象员。
(四)拓展延伸,说话练习。
1、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有很多动物在天气发生大的变化之前,行动上都会有所反应,如蜻蜓低飞,下雨在即。你知道有哪些动物能够预报天气?是怎样预报的?
2、出示课前收集的资料,指导练习说话。
出示例句:人们看到蜻蜓低飞,蚂蚁往高处搬家,知道快要下雨了。
说明:这一环节的安排主要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知识,让学生动手又动脑,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查阅课外学习资料的能力。通过说话练习的交流,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说话的素材,同时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五)、总结,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鉴赏了解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技能目标:通过鉴赏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鉴赏激发学生对名著《红楼梦》的热爱,并由此激起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难点:如何理解王熙凤的言外之意,如何理解写贾宝玉的两首词。
教学方法:朗读法、整体会意读书法、发现式阅读训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大约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有一部巨著横空出世,尽管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出现的,尽管价钱昂贵,仍掀起了抢购狂潮。这就是旷世奇作《红楼梦》。有人说:“开卷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平时,我们总是隔着大观院高高的围墙,倾听着里面的欢声笑语,倾听着她们的哭泣呜咽。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林黛玉,走进大观院,去一睹庐山真面目。
二、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掌握这样一些内容(出示教学目标 见上)
三、课文鉴赏:
(一)整体会意阅读课文。提问:你觉得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你是从什么内容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请结合前两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分析思考。(学生自读,做好圈点勾划,然后自由讨论)
要求学生用:“我认为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因为从什么内容中,可看出什么。”的句式来回答。
(二)亮点探究:刚才,大家的回答有可取之处,但不够全面细致。现在,我们对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一一作一详细而全面的鉴赏。
(1)、鉴赏王熙凤的性格
思考:1、王熙凤的出场有怎样的特点?从林黛玉的纳罕中可看出什么来?
2、从王熙凤的肖像中,你能看到什么?
3、贾母怎样戏谑王熙凤的?说明什么?
4、王熙凤对林黛玉说了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5、王熙凤为林黛玉流了眼泪,该如何看待?
讨论明确:
1、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可见其放诞无礼,地位特殊。(注意与因老祖宗在场,人人“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作对比提示)
2.通过写肖像描写刻画人物性格:从其头饰、裙饰等看出其极其华丽,连林黛玉都觉惊诧不已,以此炫耀其在贾府的特殊身份、显赫地位,又可从中看出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满足的追求,还可看出她的贪婪与俗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可看出其美丽与狡黠。貌似可喜,实则可畏。
3、老祖宗戏称其为“凤辣子”,一可看出王熙凤的心直口快;二可看出王熙凤深受老祖宗的喜爱。
4、语言描写极其传神,边讨论边明确。“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可见其邀宠取幸的本领,“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不仅贾母听了高兴,连刑、王二位夫人也高兴,还不得罪迎春姐妹,可见其八面玲珑;“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说着还:“用帕拭泪”,但后面“忙转悲为喜”,却揭示出她出色的表演,只有一个目的,取悦贾母。而后一连串的问话,更是为了体现她的能干,体现她在贾府的独特权力。
5、让学生揣摩人物语气朗读、表演。6、思维提升:王熙凤形象总结
黛玉纳罕 反衬其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令人生畏(笑里藏刀)
浓墨重彩的肖像描写
令人生厌(虚荣心强)
心直口快
凤 辣 子
深受贾母喜爱
对黛玉的语言及行动:邀宠取幸、善于逢迎、八面玲珑、权谋机变
(2)鉴赏林黛玉的性格
1、思考:①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众人眼中的黛玉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眼中的黛玉
以上内容属于什么描写?说明黛玉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讨论明确:肖像描写;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聪慧灵秀、脱俗飘逸2、亮点探究:课文第79页第四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是黛玉性格的说明,这点在文章中有所体现吗?
讨论明确:
①、开篇,林黛玉的心就提了起来,“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心理描写)②、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语言描写)
③、在王夫人房中(心理描写、行动描写)④、黛玉在回答贾母和宝玉问念何书时的不同回答(语言描写)
3、思维拓展:林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讨论明确:对林黛玉语言、行动等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4、思维提升:林黛玉形象总结讨论明确:三多: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言行多心
(3)鉴赏贾宝玉的性格
1、能力迁移:
结合课本及刚刚所学知识,讨论下列问题:①、黛玉在未见宝玉时,黛玉母和王夫人是如何评价他的?
②、以上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是什么描写?
③、宝黛相见时,二人在对对方的认识上态度有何不同?
④、黛玉亲眼看到的宝玉又是什么样的,这又是什么描写?
⑤、宝玉“摔玉” 这个情节是什么描写,说明宝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⑥、《西江月》二词又是如何评价宝玉的呢?讨论明确:
黛玉母眼中的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眼中的宝玉——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写 法——侧面描写二人认识上的不同——黛玉—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心理描写)宝玉— 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语言描写)
黛玉看到的宝玉——英俊少年(肖像描写)宝玉“摔玉” ——摆脱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平等、具有叛逆色彩(语言、行动描写)2、思维拓展:鉴赏《西江月》二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奈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学生齐读,然后老师提示、学生讨论后明确:
课文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3、思维提升:贾宝玉形象总结黛玉亲眼看到的宝玉——英俊少年(肖像描写)《西江月》二词——叛逆性格
宝玉“摔玉”——摆脱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平等,有叛逆性(行动、语言描写)四、学生自由阅读品味。
五、作业
1、用本堂课所学知识品读四大古典名著,鉴赏人物形象。
2、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 :①、写一个人;②、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
②我的爷爷(或奶奶)
③我的网友(或笔友)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6
?父亲》
一、教学目标
1、 感知父亲形象
2、 把握作者感情
3、 体会父爱
二、导语
学生演讲杨丽娟的故事。
(学生讨论对此事的看法: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杨丽娟父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认为杨父是一位不负责任的父亲,他对女儿的爱不是真正的父爱。)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呢?
朱自清的《背影》,使我们从父亲困顿前行的背影中,体会到父亲的那份深沉厚实的爱;而刘鸿伏的《父亲》,又为我们刻画了父亲的那份苦涩而温馨的爱。
今天我们来一同学习刘鸿伏的《父亲》
三、进入文本
1、 理清思路
通过预习,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主要写了三个生活片段,分别是:
接通知书的中午;送行途中;父子分别
2、 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大家画出描写父亲的语句。父亲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呢?把你的感动写下来。
a、 父亲常常在喝醉了酒的时候,喜欢拿了我的文章夸耀于那些乡邻朋友……
父亲以儿子为荣
b、 第二自然段
全体朗读。
作用:用了五个排比句,写了父亲几幅劳动生活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气氛。赞美了父亲的勤劳、坚强、容易满足和质朴,同时,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赤着脚在大雪里跋涉,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披蓑戴笠地在风雨中劳作,仅仅表现他的勤劳吗?这里面有着穷苦和艰辛啊!
c、 父亲说过:人是土物,离不开泥土的。
明确:爱这片土地,他生于斯,长于斯,劳动于斯,乃至长眠于斯。土地赋予了他坚韧和深沉自信的性格。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臧克家的那首诗《三代》:
爷爷在土里埋葬
爸爸在土里流汗
孩子在土里洗澡
“土性”已经融入进了劳动人民的心中,成了根深蒂固的性格特点。
d、父亲头上裹着青头巾,腰间围着黑包袱,一身只有走亲戚才穿的灰布衣。
明确:重视这趟远行,郑重其事,然而我们还是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寒酸。山里人的好的打扮在城市人严重有的只是好奇与惊讶,感动与怜悯。
e、 在那一刻,我分明看见父亲的两鬓已钻出丝丝白发,而他曾经扛过竹木、扛过岩石也挑过生活重荷的挺直的背,此时已显得佝偻了。望着青头巾、黑包袱、灰布衣的父亲的背影,我的心一阵战栗。
明确:作者对父亲的衰老感到难过和心疼,同时心中感受到一种重担。
此处可以与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片断相比较,让学生找异同。
3、 那么如此伟大无私的父爱,作者感受到了吗?作者的感悟是不是也引发了你的共鸣呢?请找出有关作者感悟的语句,各抒己见。
a、 父亲啊,即使我手中的笔使得如你那根肉红的扁担一样得心应手,面对故乡苍凉的山影里你渐渐凋谢的白发,我又能写些什么呢?
b、 我的父亲的背影,我永远像山一样坚强挺立的父亲,是我生命的路碑。
c、 为父亲,为自己,也为那养育过我的故土,我把所有翻开的日历都当作奋进的风帆。
父亲的生活经历、故乡的点点滴滴、父亲对我的爱都是翻开的日历,都是我奋进的动力,我将凭借这些动力珍惜每一分钟来提升自己。
四、谈了这么多父爱,说了这么多作者的感受,让我们也表达一下我们的感谢吧
请以“感谢父亲”为开头表达你对父亲的感谢,每个人说一句,准备一分钟。
也可以仿写第二段
也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下他和父亲的故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