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写范文网 >工作计划

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篇

教案的正确书写方式需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教案中一定要有着完整的教学流程,会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篇

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一、目标点击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高三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

2.了解《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3.了解宝玉、王熙凤、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阅读有关章节,力求较好地欣赏《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

二、要点回放

1.《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思想内容。

(1)《诉肺腑》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主线。本文通过宝黛倾诉肺腑,吐露心声,表明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

(2)《宝玉挨打》

所写的是《红楼梦》中的事件之一,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学诗》

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这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香菱。

(4)《抄检大观园》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观园里拾到一个绣春囊而大发雷霆,质问凤姐,风姐说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系,刑夫人的仆人王善保家的进谗言,提议夜里到大观园各处一一抄检,通过描写一系列活动,表现了复杂的矛盾冲突,逆造了王熙风、晴雯、探春等几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内部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贾府由盛而衰的一个征兆。

2.分析有关章节中的人物形象

贾政:惧怕忠顺府,听信谗言,易于动怒,笞子时下手不知轻重,性格正统顽固。

贾宝玉:言谈机敏,不善应酬,矢志不移,性情温润,善体贴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机,以退为进。

王熙凤:指挥若定,管家风范。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时又热情实在,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坚毅,不甘心庸俗的现状,而发愤自强的女性形象,执着精诚,虚心求教,努力追求,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3.领会所选章节的基本手法

?诉肺腑》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点。

?宝玉挨打》情节听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香菱学诗》笔墨饱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浓,立意新颖,章法新巧。

?抄检大观园》情节颇为曲折矛盾复杂。

三、方法指津

本单元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学习这四篇课文,要投入感情,展开想象,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又要“跳出来”,客观地评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高三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示例》。尤其要注意学习它的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同时,阅读《语文读本》中所选的《红楼梦》有关的章节,课外阅读《红楼梦》全书,力求较好地欣赏这部伟大作品。

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下、你、比、同”4个生字及“个、石、见”3个生字,认识“迷、青、面、玩、”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识字,整体感知。

1.同学们平时比较喜欢玩什么游戏?并说说理由,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把生字制作成小鸭、小兔和青蛙的卡片,请同学们摘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读准卡片上生字的音。

3.小老师带读,同学们跟读。

4.表现空间:学生自由上台来玩记识生字游戏,把可爱的动物卡片送给他们,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5.在四人小组中朗读课文,争取把每句话读通顺。

6.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朗读,互相评议。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1.鸭子为什么不玩跳石子?兔子为什么不比赛游泳呢?生开展自由讨论。看看谁是班级“智多星”。

2.活动互联网。给生提醒小青蛙、小鸭子和小兔子的生活习性特点的资料。

3.找出三个小动物的对话,进行朗读感悟。

4.评选“小青蛙、小鸭子、小兔子”。

5.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体会对话朗读。

三、课本剧表演。

1.快乐大本营时间:生自由组合,可读可背,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表演课文。

2.评选出创意奖、表演奖、导演奖。

3.生表演,师相机指导、颁奖。

四、拓展说话训练:

1.结果小青蛙、小鸭子和小兔子他们的游戏作玩了吗?你就是“小小作家”请你续编故事。

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

5、围绕“合作”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用具:

课件、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听到选这熟悉的声音,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

钅钢 铜 铁 钉

衤被 裙 裤 袄

疒病 疼 痛 疯

2、学生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12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学生观察课件的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与疾病有关)

4、小组读、指名读、互读、再脱掉拼音读。

5、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6、拓展: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三、我会填

1、出示课件(不带词语)

一只( ) 一个( )

一把(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2、你能根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小组内练习后推荐一人讲给大家听)

3、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

5、拓展:

五颗( )一座( )

一本( )一幅( )

一架( ) 一间( )

四、我会读ァ

小朋友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コ鍪究渭图片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

书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运动裤

本领 习惯 宣布 称赞 议论纷纷

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劳 吞吞吐吐

学生自己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学生说说“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词语。

五、读读背背

?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学生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走山路。(出示课件、配音)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配乐朗读)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看课件:小猪、小鹿和小兔为了什么事急坏了?

6、老师指着课件让学生自由发言。

7、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

8、齐背儿歌。(配乐)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合作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与别人合作做成过事情,选一件讲给同学听。听的人可以插话,可以提问题。再评一评哪件事做得好,谁讲得清楚、明白。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合作的图片。

2、指导学生简单地说出图意。(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3、板书课题《合作》

4、师讲合作做成的故事

5、小组内每人讲与别人合作做成的事,然后小组派代表在班里讲。听的人可以插话,可以提问题。(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6、再评一评哪件事做得好,谁讲得清楚、明白。(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健康的人格,发展健康的个性)

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而且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成功,希望每个人多关心身边的小事,做合格的小公民!

二、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是展示自己搜集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谚语等。这一项活动要提醒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展示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比比谁说的谚语多,比比哪组搜集的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多;同学之间进行词语本交流,合作制作词语卡片,互赠自己喜欢的词语。

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

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预习

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yǎn)阡陌交通(qiān)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土地平旷(kuàng)刘子骥(jì)诣太守(yì)间隔(jiàn)

四,读课文,疏通文意

1、第一段翻译,重点字词的归纳。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注意太原是年号,该句交代了时间,主人公,以及他的职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缘:沿着。之: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数量很繁多。注意:百步其实是一个大致的数量词,表示估计而已。)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而美丽,花儿纷纷都落下来。古今异义:鲜美:鲜艳美丽。今:味道好。

杂:别的;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甚:很;异:感到奇怪;之:语气助词;复:继续;前:向前;欲:想要;穷:形容词-动词走完;其:指示代词,这,那)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尽:到头)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仿佛:隐隐约约。)

便舍船,从口入。(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省略句。舍:舍弃)

初极狭,才通人。(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省略句。才:仅仅)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复:继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然:…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俨(yǎn)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属: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阡陌:田间的小路。交通:交错

相通。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阡(qiān)陌)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其:这,那。悉: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黄发:指老人。垂髫(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指代),垂髫(tiáo))

2、字词翻译:

缘:沿着。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

复:继续。欲:想要。

尽:到头。

仿佛:隐隐约约。

才:仅仅。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的小路。

黄发:指老人。

垂髫(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指代)

3、古今词义。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今义;不管(连词)关联词语)

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一位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学习课文的叙述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和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三、教学准备:余光中《乡愁》、马思聪《思乡曲》《我的中国心》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板书:的圣诞包裹)孩子们,圣诞节快到了,如果让你选择,你想要一份什么样的圣诞礼物?

2.你们可真会选礼物,而有人却选择了一份奇怪的圣诞包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播放《思乡曲》)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旋律,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奇怪的圣诞包裹》,(板:奇怪)去解开他神秘的面纱。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交流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圣诞包裹是奇怪的?

2.小组合作交流: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圣诞包裹之所以奇怪,是因为包裹中是一袋故乡的泥土和一些菊花种子。(板:泥土、菊花种子)

4.师:难怪家明和妹妹会哈哈大笑,圣诞节叔公什么都不要,就要泥土,还千里迢迢寄到美国去,泥土能值几个钱呀?孩子们,请问这泥土值钱吗?

5.交流“泥土”的意义:

a.在旁人的眼里,这泥土或许不值钱,可文章却说:这泥土能用金钱来衡量吗?(出示句子)这句话什么意思?请你把它改为陈述句。

b.在谁的眼里泥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是无价的?是啊,在叔公眼里这泥土比什么都珍贵,请画出文中叔公珍爱泥土的句子读一读。

c.指读句子,体会感情。孩子们,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你从这句话中能感受到的是一颗怎样的心呢?(板书:浓浓的思乡情)

d.指导朗读:“虽然外面是火树银花……还有那浓郁芬芳的乡土情!”

e.是啊,故乡的土地是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故乡的泥土是游子行禳里的珍藏,无数的游子道出了共同的心声。请看――

f.出示幻灯,拓展阅读。

g.导读上句。正是对家乡故土爱得深沉,叔公在来信中说:――

6.继续交流。读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叔公来信要家乡泥土的情愫了,而叔公要泥土干什么?(种中国菊花)美国的花种也很多,他为什么偏要种中国菊花呢?请找出文中写菊花的句子读一读,细细品味。

a.学生读画句子。“我得小心栽种……那傲霜枝的中国菊花呀!”

b.你喜欢菊花吗?为什么?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菊花的品格。再看看人们是怎么评价菊花的。(幻灯出示菊花资料)一起读读。

d.正是菊花有着"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品格,所以受到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的青睐。(出示咏菊句)

e.而叔公对菊花更是情有独钟,不仅是因为菊花的品格吸引了他,更重要的是,中国菊花是的象征。

f.请再读读这句话,此时此刻,你又感受到了一颗怎样的心?

g.指导朗读上句。

h.配乐朗读叔公的信。是的,对一个思乡情深的海外华侨来说,泥土是他的根,菊花是他的梦,让我们再一次深情朗读叔公的信,去感悟他那份浓浓的乡情,去触摸他那颗拳拳的爱国心吧。

三、联系阅读,深切感悟

还有人说,一件事一片情。课文还有哪些事情也体现了叔公的这份思乡情结?

1.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体会。

a.教家明说北京话。

b.站在落马洲山头北望祖国。

3.这两件事是通过家明的回忆来叙述的,这种写作方法叫插叙。

4.教师讲述舅舅故事。

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结,不仅仅是叔公心头永远的痛,也是所有海外游子的抹不掉,挥不去,刻骨铭心的烙印。许多游子为此魂牵梦绕,创作了许多的诗词歌赋来表达心声。台湾的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的一首。

四、拓展阅读,体会感情

1.播放《乡愁》,欣赏阅读,体会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2.而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所有游子的心声,让我们在张明敏的歌声中根据叔公的信,想象第二年,叔公一家将会是怎样过圣诞的?叔公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

3.学生练笔。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圣诞节又到了,叔公

板书设计:

泥土浓浓的故乡情

奇怪的圣诞包裹

菊花种子拳拳的爱国心

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课文中描写燕子过海时非常辛苦、艰难的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燕子吗?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燕子,好吗?

(燕子是益鸟。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你们说得真不错,谁能告诉我,燕子大概有多大?(学生用手比划)那么,谁见过海?海有多大?(海很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谁能用一个词说说“天连水,水连天”的意思?(一望无边、一望无际、无边无际)谁能用手比划一下海有多大?

确实比不出,这么小的燕子,要过天连水,水连天,一望无际的大海可真了不起!你们看见过燕子过海吗?有一艘军舰上的海军战士看见了过海的燕子,于是他们给我们写下了这篇文章《燕子过海》。

教师范读

(二)学生质疑。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呢?

(燕子为什么要过海?为什么它要不分昼夜地飞?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三)理解课文。

燕子为什么要过海?课文的第二段有一句话已经回答了,请你找出来。(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

这句话中有三组反义词,你能圈下来吗?(温暖——寒冷、南方——北方、昼——夜)

那么,燕子是怎么过海的呢?(燕子是不分昼夜地飞呀飞)老师请学生们学着燕子飞呀飞。(学生说手很酸。)你们才飞了一分钟,可燕子是不分昼夜地飞,所以他们是很疲倦了。”“疲倦”是什么意思?

你们看看下面这句话是一样的吗?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疲倦了。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太疲倦了。

(第二句加了个“太”字,说明已经是非常非常疲倦了。)

学生感情朗读。

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是写燕子的疲倦。燕子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全班讨论)

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看,有一个动作是写“燕子太疲倦”了,你能把这个动作做出来吗?可怜的小燕子,你们为什么伏着啊?

还有写燕子疲倦的句子吗?那我们该怎么读?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展翅起飞的燕子的坚强。

(四)作业。

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识记本课生字“玩、球、猴、拍”;指导汉字“玩”的笔顺。

2.朗读儿歌能做到不添字,漏字;在朗读中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3.能模仿儿歌中的“我来拍拍皮球,___________________(皮球怎么样)”来说话。

4.能认识、读准复韵母au、ou、iu及它们的四声,练习拼读带有着几个韵母的音节。

教学难点和难点:

能认识、读准复韵母au、ou、iu及它们的四声,练习拼读带有着几个韵母的音节。

教学技术和学习资源应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已经学会了很多儿歌,今天,我们要继续读儿歌识字学拼音。

1.出示课题。

(1)指读课题。

(2)看老师范写课题中的三个字。(重点指导“玩”的写法。)

2.观察“玩”和“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王”字旁的字。

3.交流记“球”的方法。

4.学生交流知道的其它球类的名称。

(根据学生的口述,随机出示球类的名称。)

5.老师对出示的球类进行归类,反复识记生字“球”。

二.听录音,学习儿歌,认识生字。

1.出示儿歌内容。

要求学生边听边看,字字过目,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2.再听儿歌,根据要求听清、记住儿歌中的相关句子。

课文中的我是怎么玩皮球的,皮球上的小猴怎么样?记住儿歌中的有关句子。

(1)学生自述。

(2)同桌互述。

(3)指述。

3.学生自读儿歌,边读边认一认儿歌中的生字。

4.小组交流读。

5.指名几个小组读。

6.用“滚雪球”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7.齐读。

8.抽读儿歌中的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读。

(3)在班中抽读。

9.交流记“拍”的好方法,拓展带有提手旁的字“打、拉、排”,老师当场板书,渗透部首“提手旁”。

10.做叫号游戏,巩固记忆生字。

(1)字的叫号游戏。

(2)词的叫号游戏。

11.创设情景,模仿儿歌中的句子,拓展说话。

(1)出示画有小狗、小鸟、小兔、松鼠的皮球。

(2)请学生挑选其中的一个边玩边说。

(3)交流。

(4)请学生回家后将自编的儿歌说给家长听。

三.学习复韵母ao、ou、iu,练习拼读带有着几个韵母的音节。

1.通过已经识记的生字“球”、“猴”,学习复韵母iu、ou(看口型,读准音)。

2.看图训练听和说,巩固读准三个复韵母。

出示文中的海鸥图,做“拷贝不走样”的游戏,巩固读准ou。

(学生认真地听、记老师根据图画内容说的一句话,进行复述。)

3.出示文中的游泳图,学生模仿看图说一句话,巩固读准iu。

4.学习复韵母ao。

(1)跟着老师读准复韵母ao。

(2)看图(奥运五环旗),听老师说一句话,边听边记。

(3)复述老师的话,在说话中强化ao。

5.抽读复韵母。

6.读准复韵母ao、ou、iu的四声。

(1)“开开滑板车”读准四声。

(2)抽读四声。

7.渗透iu的标调规律。

(1)区分认读ui和iu。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iu的标调规律:i、u在一起,调号标在后。

8.练习拼读儿歌中出现的音节qiu、xiao、hou、tou。

四.游戏闯关,复习巩固。

1.第一关:找名片。(练习拼读音节。)

2.第二关:比眼力。(通过观察“猴、狗、猫”,渗透反犬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3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读懂课文,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所蕴含的道理。

3、充分发挥想象,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两个成语故事。

4、有学习成语、积极应用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积累并灵活应用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查找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成语,引入课文题目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有故事的成语和有趣的成语,你们还能记起来吗?

生说出成语。

师: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十分有特色的宝藏,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守株待兔”。(师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主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意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己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勾出本课生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等形式掌握生字音、形、义。

(4)正确书写本课8个生字。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讲了什么故事。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成语故事。

三、分别重点学习“水滴石穿”“守株待兔”

1、学习“水滴石穿”。

(1)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故事,想象当时的情景。

(2)抽查、评价。要领:读出石阶轻视的语气,水滴自信的语气。

(3)仿照文中句子,练习用“是……还是……”“既……也……”说话。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学生联系生活讲一讲“水滴石穿”的事例。

2、学习“守株待兔”。

(1)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中,老师将与你们再次点击一个成语。(板书:守株待兔)

提出学习目标: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2)(出示挂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同桌合作读课文,学习生字“夫”“窜”“撞”。

③全班交流,通过做动作理解“窜”“撞”的意思,让学生讲讲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偶得野兔)

④结合挂图,理解“株”“待”“守株待兔”的本意。

“株”,树桩。随即学习生字“桩”,再次看图理解“桩”,并给它扩词。

(3)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①再一次读课文,重点体会第2段中农夫的心情。

②自己勾出写农夫心理活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读。

③请学生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评价评价,谁读得好。

④结合最后一句(他拎着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把动作神态加上去,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⑤结合挂图,想一想,说一说,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心存侥幸。

(4)读想结合,背诵表演

①自读第3段,体会农夫感情。

②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可以加上动作说。

③读最后两句话:等啊等啊,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他连野兔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农夫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什么庄稼都收不到了。

想一想,此时此刻,农夫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应该怎样读。(伤心、难过、后悔)

④你想对这个农夫说什么?小组讨论。

⑤每一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板书:一事无成)

⑥再读这一段,想一想,农夫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希望→失望)应该怎样读呢?

⑦演一演这个故事。

⑧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终将一事无成)

四、课外作业

1、课外阅读几则寓言故事。

2、自主积累更多的成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作文变形计450推荐7篇

六年级上册作文变形记500字7篇

七年级上册《春》读后感6篇

六年级上册桥读后感7篇

一年级数学课上册教学计划推荐8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鸟教学反思5篇

一年级数学课上册教学计划5篇

语文3分钟的演讲稿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6篇

一年级数学课上册教学计划优秀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480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