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写范文网 >工作计划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精选7篇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才能编写出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精选7篇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篇1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的头饰。"棵、穿、伞"的猜字图。

2、学唱歌曲《小松树》

预设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看图猜想,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幅图大概讲了什么事?

2、师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学生读准"爷爷"。

3、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爷"字的?

4、师出示"爷爷"、"爸爸",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认识偏旁"父"。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示读课文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1、师课件显红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这些生字吗?在哪儿见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2、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学生练读。

3、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

4、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猜字游戏:

(1)一个学生指字,另一个背对着黑板猜。其他同学当裁判。

如:一个学生指"冷",另一个同学如果猜的是"冷",其他同学就说:"冷冷猜对了,请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暖"。同学们就说:"暖暖猜错了,请你想一想……"

(2)看图猜字。师出示"穿、棵、伞"三个字的图,学生集体猜字。随机请学生说说自己会"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己知道哪些"伞"。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一)学习第一段

1、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 (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2、学生自己练习读。

3、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4、指名读。

5、你能用上"我家门口有-------------"说话吗?

6、再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教师课件出示冬天刮北风的景象,请学生想象北风中的小树感到怎样?

2、看到小树冷了,爷爷做了什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4、板书:穿衣,不冷。

5、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6、看看图,说说"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有什么用?你还知道暖和的--------?

7、指导读第二段,读出爷爷的关心和小树的高兴。学生练习读,同桌同学互读。8、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9、小树不冷了,它会对爷爷说什么话?引导学生分别戴上头饰开展口语交际。

10、演一演第二段。

(三)第三段。

1、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小树安全地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树变样了。(教师出示课件:夏天枝叶茂盛的小树)

2、你发现小树的变化了吗?

3、夏天到了,小树是怎样回报爷爷的呢?板书:撑伞,不热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哪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看图说一说,夏天,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你还知道绿色的------?

6、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会怎样?爷爷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7、演一演第三段课本剧。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篇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一)教师出示上节课认识的生字“六、七、八、九、十”。

(二)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男女读,小组赛读,齐读。

二、和大人一起读

(一)学生观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插图的内容。

(二)教师范读儿歌《小兔子乖乖》。

(三)教师一句一句带读,同时示范做相应的动作。

(四)师生一起配乐表演读。

(五)教学小结:小兔子做得对,当陌生人敲门时,千万别开门。

三、书写提示

(一)复习田字格中横中线、竖中线及各小格的名称。

(二)师生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三)教师:当我们在书写汉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1.学生在“写汉字”软件里再次观看“二、三、十、禾”的书写顺序,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描红,临写。

3.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四、课堂小结

(一)说一说: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二)学生畅所欲言。

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字谜的'讲解,作为教师能够感受到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适时地进行了其他字谜的拓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不足:本节课在书写方面“八”字的掌握仍有待提高和加强,在撇低捺高和中间两笔不相连方面有部分同学做的还不够好,甚至有的同学写成了“入”字。教师会利用课下时间继续进行指导。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1.介绍课外阅读的方法。

2.学会阅读,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全班同学对读书感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教师读故事给学生听,如《白雪公主》。

(二)教师:你们喜欢读书吗?都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交流)

(三)教师:同学们,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可以让我们越来越聪明。

二、图文结合,体会阅读的快乐。

(一)教学第一幅图。

1.出示第一幅图,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

2.提问:在家里,除了和妈妈一起看书,还可以和谁一起看书?除了读故事书,还可以读什么书?你是怎么读书的?和家人一起看书,快乐吗?

(二)教学第二幅图。

1.出示第二幅插图,全班说图意。

2.教师:这位同学讲的故事精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为什么这位同学会被评为“故事大王”?

学生自由想象汇报。

(三)教学第三幅图。

1.出示第三幅图,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图意。

2.教师:在书店里如何看书?

教师在学生回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

(四)教学第四幅图。

1.出示第四幅插图,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

2.教师小结:在家里,我们主要是看图听家人读书,上学了,我们学会了汉语拼音,认识了很多生字,就可以读更多的书了。

三、讲故事比赛。

(一)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上台讲故事。

(二)师生点评,评出“故事大王”。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后我们班每个月都要举行讲故事比赛。你们要利用课外时间多看书、多读书,为下一次的讲故事比赛作准备。

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我利用ppt直观的引入了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名篇,让学生试着复述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不足:对于开展比赛的方案自己还没有完全想好,正在思索如何行之有效的让学爱上阅读而并非硬性的去要求、去逼迫。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4个会认生字,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教学用具: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每个人都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在这个多彩的童年里,一定会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回忆的,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课文——《表里的生物》。板书:表里的生物。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2、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3、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个环节就是解决了课后习题第二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出示“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这个问题也是课后习题。

三、练习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

2、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分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分号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还有哪些描写让你很欣赏找到之后好好读一读。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初步感知课文从不同方面来介绍水的不同变化。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云、雨、雹子、雪的形成。

教学难点:

了解运用拟人从不同方面介绍水的变化的'写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按自然段读、指名读课文:读得正确。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班级汇报。

5、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晒、害、灾、黑”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教师范读: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朗读感悟。

1、指名读课文:说说“我”是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具体说说“我”是什么。

3、读好课文:应该怎样读出感情?

讨论交流。

教师重点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平静的池水、缓缓流淌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教师范读、学生品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实践活动。

画一幅水的变化的连环画。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语文版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6页2课《帽子和鸟窝》

教材与学情分析

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翔翔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痛痛快快地玩耍,把帽子丢在了草地上,结果帽子被松鼠带到了高高的松树上。他们发现鸟儿要在帽子里做窝,就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做窝。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学生知识量逐渐增多,他们的求知欲更强了,思维更活跃了。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采取多读多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嚷、绸”等7个生字,会写“帽、坡”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设悬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帽子和鸟窝。

2、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学生可能会问:鸟窝与帽子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教师检查生字认读及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注意“耍”“坡”的读音。强调易错字:慌:右边容易加点。耍:与“要”区分。学生练写这两个字。

(2)指名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学生再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1)自读(2)小组交流(3)汇报

?设计意图】以字词学习为基点,以朗读为学习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翔翔把自己的帽子留给小鸟做窝的故事,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4、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三、巧设疑问悬念结尾

翔翔为什么要把帽子留给鸟儿做窝呢?希望大家寻找答案,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以悬念结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课外学习创设了情境,为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创造了契机,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勾画标记

翔翔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默读课文,把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的语句画出来。把自己的感想写在书的空白处。

?设计意图】以帽子为中心,展开学习活动。先让学生自学,采用勾画,批注的读书方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二、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帽子——(丢、找、追、挑、送)——鸟窝

(1)丢帽子。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a、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b、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c、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找帽子。朗读“松鼠!一只大松鼠!”

a、讨论:连用了两个感叹号,请你说说翔翔他们当时的心情。

b、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追帽子。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a、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b、指名朗读、评议。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a、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b、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当时的样子,表演体会。用“无可奈何”说一句话。

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4)挑帽子。理解“七嘴八舌”。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5)送帽子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a、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b、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c、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d、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以帽子为中心,通过丢帽子、找帽子、追帽子、挑帽子、送帽子这5件事展开教学活动,层次比较清楚,学生易于理清条理。对于文章的情感,主要通过孩子们爱帽子,却送帽子这一矛盾入手,感受孩子们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通过朗读、比较、讨论的方式来领悟情感、抒发情感。其中加入基础知识训练,使教学落在实处。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写一条爱护动物的小标语

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忠厚、善良而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好处。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意的语言。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3、教学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学生体会故事的寓意: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困难,永不放弃追求的精神。

?台阶》中的父亲在某种程度上与愚公的形象相似。

板书课题——台阶

本文是一篇小说,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小说的基础知识。

二、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注意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注意下列词语的形、音:

门槛、烦躁、晌午、瞬间、尴尬、烟瘾、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2)使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要区别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不同的写法。举例: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集台阶,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明确小说的结构: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本文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分析本文的结构:

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集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人物形象;

与《背影》比较分析

教学过程:

一、理解人物形象:

问题探究:

1、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从那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

2、父亲为了建造新屋以及台阶作了哪些准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3、作新屋和造台阶时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

4、台阶造好以后父亲有哪些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

5、为什么新台阶造好了,父亲反而感到处处不对劲?

小结主旨: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二、写作技巧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集青石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

3、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的脚板的泥沙以及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无关,可以删除吗?

小结: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

凡是与台阶有关的内容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无关的则惜墨如金,有的点到为止。

三、比较分析: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请分别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挖掘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识生字7个;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会使用“吩咐”和“嘱咐”。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读句子提出问题,并在课文中找有关句子。

4、了解蔺相如完譬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三、结合以上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

(1)引导学生学习第1-3节,并思考。

(2)交流,然后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教师适当诠释蔺相如此行的重任。从国力来看,赵国只能答应交换;要是让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赵国就会被人小视。)

2、蔺相如是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要回宝玉、争取时间、派人潜送;参插《词句活动室2》)。

(2)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

②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试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③读一读;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第1、3句话的理解,可以从秦王的反应表现入手,譬如:“信以为真”和“只好同意”。第2句话作为重点来理解,可从蔺相如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入手。)

四、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它句子。

1、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并提出问题。

2、在小组内通过联系上下文讨论解决。

3、教师适当组织全班讨论。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用一二个词语评价蔺相如,并简单说说理由。

七、指导完成《词句活动室1》。

(1)补充完整。

(2)提示学生注意每个词语中所填入的字词的意思。

(3)再写几个类似的词语。

八、作业:

课外阅读《渑池会》、《将相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5篇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推荐7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推荐7篇

八上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工作计划7篇

八上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6篇

八上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参考8篇

部编版语文心得体会8篇

2024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教案5篇

部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计划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260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