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写范文网 >工作计划

人教美术教案推荐7篇

优秀的教案是帮助课堂更加有秩序的文件,只有将教案提前准备好,才能使教学更加丰富,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美术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美术教案推荐7篇

人教美术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转动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二、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研究、发现玩具会转的原理。

2、鼓励学生制作出有创意的会转的玩具。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具学具:

纸盒、吸管、小瓶盖等材料及制作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授新课。

1、导入:

让学生看书中的作品图片,相互讨论: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2、新授:

(1)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学生回答:玩具会转动的原理:

a、外形成圆环形;

b、中间有转轴。

(2)教师拿实物,并介绍风车及陀螺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3)看一看,找一找:在你带来的材料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风车和陀螺?其它的材料又能做出什么会转的玩具?

(4)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并有代表回答问题。

(5)教师。

(6、作业要求:请用你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会转动的小玩具,并用画、剪贴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作业展评。

1、组内自评。

2、选出优秀作品进行他评。

(五)。

将自己做到的玩具进行实验,比比谁的玩具转得久,转得快,转得稳。

(六)拓展。

回家去寻找更多会转的玩具,请家长一起研究玩具会转的原因。

六、教学后记:

本课是设计应用型课程。通过书中的图片,可以看出玩具会转动的原理:⑴外形成圆环形;⑵中间有转轴。制作材料以纸为主,教育学生使用剪、折、卷曲、粘贴、插接等基本技法进行制作,最后设计完成作业——会转的玩具。小小的玩具蕴含了许多知识:转动原理、对称与均衡的组合原理、平面与空间的变化、形状与色彩的搭配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地进行想象,并表达自己的创意;培养学生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能注意设计与功能的关系,安全合理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学生积极热情参与设计制作活动,通过做做、玩玩、比一比感受成功的乐趣,并大胆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人教美术教案篇2

一、课前准备:

利用互联网百度搜索,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传统民居的相关资料。

二、教材简析:

1、教学目标: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多种说明方法。

3、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利用互联网,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各种民居的图片、有关传统民居的视频,帮助学习学习、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学习,了解各地民居的特点,体会中华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民居。

谈话导入: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如此次,个民族的住宅也各具特色,出示课题。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各具特色的民居。

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要求如下:

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传统民居的魅力?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传统民居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演讲小组合作的成果。

(三)、集体交流,感受特点。

1、抽小组组代表介绍传统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2、小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教美术教案篇3

布置理想的家居

教材分析:本课设置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中所包含的美感产生兴趣,探究其中的审美因素,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通过对居室及主题墙面的设计,将学生引导到居室美化这一新知识领域中去,为他们一生在此领域中的探寻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居室美化的平面设计与效果图制作。

a.房间平面尺度与家具一般尺度的基本概念。

b.房间使用功能与美化的正确关系。

c.房间色彩与情调的营造。

d.家居绿化与美化装饰。

e.设计效果图的制作完成。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细致耐心、认真完成制作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质。

c.对身边事物观察、理解的敏锐程度。

d.自信、个性培养和倾听师长同学意见的包容胸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居室的布置设计方案。

(2)设计中创新意识、功能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让我们走进不同的房间,看看怎样的家居布置才是最理想的?(看幻灯)

(1)书房的设计最能体现主人的兴趣、爱好和艺术品位

(2)你一定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你能把它布置得既实用又美观吗?

根据学习和休息的需要,合理地划分居室空间。

3、客厅是家庭成员进行交流的场所,请想一想布置一个理想的客厅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1)体现主人的品位和生活情调

(2)家具摆放错落有致、空间利用合理,不过分拥堵

(3)色彩明快,色调和谐而富有变化

(4)合理划分使用区域,满足人们的学习、生活、运动、或娱乐等需要

4、家居设计图中是否可以随意画出家具的大小?为什么?

教师出示设计图。

你能画出自己居室的平面图吗?

方法一、用单色线条绘制的居室平面图:准确、清晰

方法二、用色彩绘制的居室平面图:直观、鲜明

方法三、用彩纸拼贴的居室平面图:装饰性强

方法四、用纸片拼摆的方法展示居室布局:可变换家具摆放的位置

5、主题墙的设计是居室设计的点睛之笔。

6、小结:发挥创造力,按着个人品味、感觉或顏色喜好,隨意自由组合自己的家居布置,设计独一无二的理想家居,甚至因不同的时间活动及节日,为家居加添色彩和心思,增加生活情趣。

教学反思:

由于平时学生一般不会注意房间的大小和家具的尺寸,因此这节课对于这些常规的知识反而是一个难点。上课前可有意让学生去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或者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家居市场去看一看,对上课是很有好处的,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是有帮助的。比例知识的应用也是本课的一个目的。平时数学课中很少有机会像本课一样实际运用到比例知识,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先计算出比例,再画图,不要什么都是近似的,导致最后的比例失调,使设计出来的房间和实际相差太大。

通过本课的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努力的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注意在自已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创新能力、人文意识、环境意识。

人教美术教案篇4

课题:第12课 会跳的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2、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教具学具: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谈话:(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3、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

(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a、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

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

(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4、提出制作要求:

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c、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三、学生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四、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

五、课后拓展: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

人教美术教案篇5

第 一 课 时

教学重点:

能说出现代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玩法等特点。

教学难点:

比较民间与现代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玩法等特点的异同。

教学过程:

1、 活动一:分享与表现。

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回来与同学分享,并向大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如何玩?

同学们都毫无拘束的交流玩具玩,并且大胆的探讨玩具的特点。

2、 活动二:发现与探秘。

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叫什么?谁知道他们的故事?它们会动、会说、会唱的秘密在哪里?

通过讨论他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3、 活动三:欣赏与描述。

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说说玩具给你什么感觉?什么地方使你这种感觉?

4、 活动四:比较与探究。

a、 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与一件现代玩具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b、 探究现代玩具逗趣与科学益智结合的特点。

c、 探讨玩具功能与审美性的双重作用。

第 二 课 时

5、 活动五:创作与评价。

a、 用线条设计自己喜欢的、想象中的现代玩具;

b、 布置小玩具画展。

c、 提出评价要点,引导评价。

d、 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

能画出玩具的基本特征,构图饱满。

人教美术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录音机、水粉、范画、画挂板、火车图片。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如何画出被遮挡物体。

学生用具::蜡笔、水彩笔、水彩、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录音(火车开来的声音)同时教师出示能拉动的火车列箱,并提问学生听到什么声音,导出题目《乘上列车去画画》。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贴有一节车箱的挂板,用各种水果贴片进行贴画让学生观察贴的是否正确、合理,并说一说为什么?之后,教师讲解物体的前后遮挡部分的画法,物体在车箱里的绘画顺序是:由下向上画、由前向后画。

2、教师演示画画箱的车箱画法四句话:

(1)先画车箱长方形。

(2)再画车轮小圆形。

(3)火车铁轨两条线。

(4)车身图案任你添。

其中车身图案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注意:自己的本子有多大,车箱的长度画多长。)

3、启发学生根据教师在黑板上的范画的车箱,自己还能画出什么样的车箱外形。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火车箱装满各种货物,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把车箱画满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学生练习。

1、再次提示学生物体被遮挡部分画法。

2、教师巡视指导(放音乐)。

五、课堂总结。

1、再次提示学生作品一个连一个贴在黑板右侧变成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并让学生评说哪个车的好与坏。

2、教师总结发言,引导学生说一说应把这么多的东西送到祖国四面八方,最后放一段火车渐渐开走的,表示司机叔叔开着火车带着学生的心愿走远。

人教美术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87~88页)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温度的情境,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来帮助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温度计直观显现,就相当于一个竖直摆放的数轴,学生可比较容易的观察到零上与零下温度或正负数之间的差异。

学情分析:

学生经常从实际生活、电视中接触温度,对温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零上与零下的区别,在实际中怎样表示温度以及零下温度的比较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连一连、排一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掌握比较两个零下温度高低的方法。

3、通过小播报员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存在着较大差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资源利用:

电子白板课件温度计温度计示意图一杯冰水一杯温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首先,大家听老师描述两幅情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这两种情景,听完后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树上吵着,尽管街上的行人撑着太阳伞,尽管人们已经穿的短袖、短裤,尽管人们嘴里还吃着冰淇淋,可是额头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着。

情景二:寒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人们穿上了棉袄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还围上了厚实的围巾,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紧缩着脖子,瑟瑟发抖。

2.指名说感受。

3.引入课题:冷和热就是温度在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温度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温度的表示方法

1.听一段视频播报,明确要求:用彩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西安、新疆这两地的气温。

2.播报:西安8℃至13 ℃;新疆-4℃至5℃。

3.教师巡视梳理学生的表示方法。

4.展示、交流、比较几种表示方法,优化得出“+、-”。

①这个“-”在这里表示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

师引导生观察比较得出,用一个正负号就把零上和零下这两种相反

意思表达来,这就是数学所特有的简洁美!

②这里的“-”不是减号,叫负号,读作:零下1摄氏度或者负1摄氏度。那零上9摄氏度该怎么表示?(在5℃前写+号)这个+号在这里叫做正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5℃ -4℃正号负号

③通常的5℃前面写不写“+”?

归纳出: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但负数前面的“-”不能省略。

谈谈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温度?

(1)冰箱门温度显示,认识温度单位:摄氏度℃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表示。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2)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8℃以下是低热,39℃以上是高热。39℃以上就有危险了。

认识温度计

人们是利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温度计)

小小的温度计竟能知冷知热,简直太神奇了,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它?(想)

(1)各种温度计,让生了解不同样式的温度计。(课件出示)

(2)投影出示常用的测量室温的温度计,让学生仔细观察,在温度计上都发现了什么?

(3)指名汇报

①温度的单位℃ ②红色液柱,会升高下降

③中间有个0刻度,上面是零上温度,下面是零下温度

④1小格就是1℃

⑤老师简介℉:华氏度是1714年由德国人华伦海特制定的。华氏度和摄氏度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

(二)练习读写温度

1.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出示课件)15℃、0℃、-15℃

2.同学们会看温度计了吗?(利用屏幕幕布功能依次出现三个温度计。)

指名依次先说出并写出三个温度计上所示的温度。

随机比较这三个温度,说说谁、谁最低。

(三)感知温度

1.出示温度计示意图

(1)指名让生分别读出零上和零下的一些读数。

(2)通过闭着眼睛试着说温度计上的读数这一活动,让生初步在头脑中建立温度计模型。

(3)教师给出以下温度,以0℃为基准,让生用手比划是零上温度↑或零下温度↓。

8℃ -5℃ 15℃ -15℃ -20℃

2.测温度

(1)出示两个杯子:一杯温水,一杯冰水混合物。

(2)先估计它们的温度,再用两个温度计同时测量两杯水的温度。

3.认识0℃

(1)问一名学生:你今天带了几支钢笔?(0支)

0什么意思?(表示没有)

那么0℃表示没有温度吗?

(2)指名谈谈对0℃的认识。

(3)小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任何物体都有温度。0摄氏度只是温度中的一个值,也是天气中零上和零下的分界点,在物理中表示冰的熔点。大于0度,冰开始融化为水,小于0度,水开始结冰。

科学家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读作: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4.用线把对应的温度连起来。(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

零上12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零摄氏度零下16摄氏度

-10℃ +12℃ -16℃ 0℃

(1)先让生读出第一行的温度。

(2)指名汇报连线。

5.读温度,使学生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大家刚才表现的都很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决定带大家到哈尔滨市的冰雪节看看。(课件出示)

哇!大家都为冰雕世界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感到震撼!

(1)那一天哈尔滨市的气温是多少呢?其他城市气温又如何呢?请看屏幕。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那一天几个主要城市的温度,谁能当一下播报员,把这天的天气情况向全班同学播报出来?(国家地图)

(2)让学生当小播报员播报。(利用白板的探照灯功能)

(3)通过比较部分南方和北方城市的气温,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

(1)出示我们当地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片,与合适的温度连线。使学生知道我们当地不同季节的气温情况。(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连线)

夏天短袖毛衣外套棉袄棉鞋(冰雪)

-8℃ 36℃ 19℃

2.比较-5℃与-20℃两个温度的高低。(出示教材88页练一练一的情境图)

指名交流汇报。

3.下表是天气预报给出的我国部分城市某日的气温。(课件出示)

(1)北京与沈阳哪个城市温度高?

(2)把这5个城市的气温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指名让学生排列)

四、拓展延伸

指着板书:新疆气温5℃,最低气温-4℃,它的温差是多少?

(1)借助温度计示意图,让同桌讨论。(2)交流汇报。(3)归纳方法。

五、课堂小结

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六、作业布置

1.课后查资料搜集了解一些其他物体的温度。

(如:月球表面的温度、太阳表面的温度、一些金属的熔化温度等)

2.生活中除了有的温度带有“-”号,你还见过带“-”的数吗?

搜集一些下节课交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六年级英语人教版教学计划8篇

六年级英语人教版教学计划5篇

人教版教学反思8篇

大班美术梦教案推荐7篇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推荐7篇

幼儿园关于电的科学活动教案推荐7篇

认识11—20教案推荐7篇

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推荐7篇

《树》中班教案推荐7篇

小班羊教案和反思推荐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892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