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被邀请上台进行演讲时,一定都有提前准备一份演讲稿的,演讲稿与个人状态同等重要,有关的演讲稿可一定要写好哦,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扬传统树美德演讲稿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扬传统树美德演讲稿篇1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在物质生活日渐富裕的今天,“勤俭”这个曾经被普遍推崇的品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遗忘。有的人认为节俭丢面子、失风度,把铺张浪费当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盲目攀比、摆阔、斗富、这些现象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相距甚远,令人心痛。
钱财花了也许可以再挣,但资源用了却不可再生。仅我国一次性筷子平均每天的使用量就达900万双,相当于要砍掉1800棵生长了至少15年的大树。请大家想一想,算一算,咱们要种多少棵树才能供得上这样砍呢?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分钱,全国13亿人一天就能节约1300万元,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元,这笔钱可以新建5000所希望学校,能让近千万个失学孩子重返校园。
最重要的是,勤俭省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今天,我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1、节约每一度电,充分利用太阳光源进行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耗能,用完后及时关掉所有电源开关,包括空调、日光灯、电脑、饮水机、电视机等,做到“人走灯灭,人离断电”。
2、节约每一滴水,不大开水龙头。洗手,洗餐具时缩短用水时间,用完水后或见到滴水的水龙头,应及时拧紧,严格做到“人走断流”,严防跑、冒、滴、漏,养成爱水、惜水、节水的良好习惯。
3、节约每一粒米,文明用餐,节约粮食,不挑食,不随便丢弃剩饭菜,在饭店吃饭时,吃不完的食物要打包带走。
4、节约每一张纸,规范书写作业,节约用纸,不随便丢弃没写完的作业本和空白纸,能做草稿纸的要留着做草稿纸,提倡双面用纸。尽量少用餐巾纸,多用手绢和抹布。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尽量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减少纸质文件资料,控制纸张消耗。
5、节约每一本书,把自己闲置的课外书和学习辅导书送给比自己年级低或贫困地区的小同学继续使用,限度地发挥每一本书的作用。
现代文明推崇勤俭,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祖国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更美,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
扬传统树美德演讲稿篇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曾几何时,餐桌上朴素的馒头咸菜变成了大鱼大肉?曾几何时,多年前难求一斗米变成剩饭成桶?人们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大肆挥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的贫妇人,红军长征时推脱百次的一口干粮,贫困人家过年才吃一次的猪肉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似乎是一缕历史青烟般渺小,哪里知道米虽形小,大善含之?
那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劳作在稻田里,当他知道餐桌上如此浪费时,心都要碎了,他振臂而呼:“孩子啊!当年人们争着抢着的一碗米饭来之不易啊!你们怎么能如此浪费呢?”或许只有他还记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万顷良田颗粒无收,人们为了一块树皮大打出手,村子里寂静无声,只有枝头的乌鸦扑棱着翅膀等待下一个饿死的人。他立誓,要培育出高产水稻品种,让这三年地狱不再出现。当主持人扶着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上台时,院士用他沙哑的声音重述了这段往事,那为了一粒粒粮食而累弯了腰的老人,岂无大善含之?
“你这是干什么?”旁边的中年人还未说话,警务员便一步上前喝道。“我就是看司令太饿了,才,才买了一户人家的半袋米,”炊事员说着说着眼泪就啪塔啪塔地掉了下来:“司令已经两个星期没吃过像样的饭了,我怕……”一旁的中年人停下笔,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是军人,正值壮年,能挨抗饿,可那户人家呢?说不定他们家的孩子已经饿了两天了,老人就因为缺了这一口粮食而死去了,如今战争连连,受苦的哪里是我?是老百姓啊!”当炊事员含着泪听从刘伯承元帅的话将米还回去的时候,也曾想着,有一天,家家户户都能吃得饱饭,那也是党奋斗至今的目标。
这些故事不应该成为束之高阁的落灰历史,应该被一遍遍擦亮,对着那些大手大脚的生意人,对着那些年少无知的学生们,对着那些肆意挥霍的人们,告诉他们每一粒米每一块饼都是那个年代的人们生存的希望,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想都不敢想的饕餮大餐,是那个年代的人为之努力一生的心血。
米虽形小,大善含之。若弃之以节俭,换之以奢侈,则民族必亡。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扬传统树美德演讲稿篇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与人相处,离不开“尊重”两字。一个人即使才华洋溢,即使笑容可掬,如果不会尊重别人,是不能得到朋友和微笑的。多少恃才傲物的人,最后都落得个悲剧的下场,多少桀骜难驯的莽夫,最后众叛亲离。友谊,因尊重而更加纯洁;爱情,因尊重而更加浪漫;亲情,因尊重而更加温馨。尊重,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纽带,是洗涤心灵的甘泉,是滋润灵魂的沃土。学会去尊重,就学会了一种美德,懂得去尊重,就拥有了一种美德!
和一个人交往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言行举止中尊重他。或许,你并不是有心的,或许,你不知道那样不可以。但往往是轻微的一句话,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就伤人伤得很深。当众揭人伤疤,无异于伤口撒盐;讽刺嘲笑别人,无异于持刃杀人。人本无错,做错了也不是自己愿意的,何必苦苦相逼,到头来反噬自己呢!不为人之恶,不笑人之短,笑脸相待,谨慎应对。尊重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俗话说,要想获得尊重,必先尊重别人。因为,尊重,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只有拥有美德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与爱戴,成为金兰之交。
爱一个人,就要尊重她的`想法,她的意愿,她的人格乃至她的一切。真爱,不是让你去说她这不好那不好的,不是去挑骨头的。让一个人幸福,就要体贴她,真的爱他,是不会要求她为你做什么,而是你能为她做什么。爱,即是尊重,尊重,可以赢得爱情。没有尊重,爱,怎能撞击地球?我实在不能想象,离开尊重,爱还能不能长久!
一个和睦的家庭,晚辈尊重长辈,大人呵护小孩。那是尊重编织的家,是幸福安全的港湾。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美德。
尊重,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影响了人的一生,改变了人的一生,创造了人的一生。尊重,是我们的幸福所在。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尊重我们的人生,尊重尊重的幸福。
扬传统树美德演讲稿篇4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年的10月7日是农历九月初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俗话说“最美莫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每天,我们迎着朝阳上学,沐浴着夕阳回家,不知不觉又走进这秋风送爽、瓜果飘香的日子,即将迎来今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古代思想家孔子说:做子女的能活下来,是因为有父母的养育;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求人们不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还要尊敬社会上所有的老人。古往今来,我们有许多敬老爱老的故事:古有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的佳话;今有陈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润人胸襟的故事。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同学们,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维护敬老爱老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更显得重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夕阳的幸福要朝阳的回报,让我们用一颗真诚的敬老之心、感人的助老之行影响全社会,使所有的老人“老有所乐”。
今天,在“9.9重阳节”到来之际,我们衷心祝愿天下的老人健康长寿,幸福美满!我们衷心希望“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永放光彩!也更希望同学们在重阳节之际为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你周围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孝敬老人的好事,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扬传统树美德演讲稿篇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讲文明,懂礼貌,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它要求我们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在我们班,就有那么几个不文明的同学。
排在头号的当数班上的”邋遢大王“。同学们叫她”邋遢大王“是有原因的,她不仅每天穿的衣服皱皱巴巴邋里邋遢,而且很少洗手,特别是老师上课时,她总是趴在地上或坐在窗台上,老师说她她也不听,屡教不改,根本没把老师放在眼里。因为她老这样,我们班几乎没人跟她玩。好几次,看她那副我行我素的样子,我都想:要是我是老师,我会先平息怒气,跟她好好谈谈,让她明白什么是文明行为,什么是不良行为,我还要送她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真希望她能像动画片《小邋遢》里唱的那样:”忽然有一天,小邋遢变了,邋遢大王她不邋遢,我们大家喜欢她。“那样的话,我们都愿意跟她做朋友。
另外,我们班有些同学爱讲粗话,动不动就爆*,习惯成自然后,几乎出口成脏,听的人觉得刺耳,而他们自己还察觉不到。我有段时间也受影响,跟着说脏话,还不以为然,老师和妈妈批评了我几次后,我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慢慢改了不少。希望我们一起改掉这个毛病,让我们班变得更文明。
西班牙作家松苏内吉说,文明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文明人!
扬传统树美德演讲稿篇6
妈妈从小就告诉我:“长大要做中国的栋梁,必须先从中华美德。”
不过大家都知道,中华美德不是人人都有的,就是有些人随地吐痰,爱打架,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的品德。
而我理想中国人呢,是一个不撒谎,不破坏绿化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回家,有一位老爷爷上来,他走到两位年轻人面前,可那两个年轻人理都不理老人,后来,有一位姐姐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坐位让给老爷爷。可见,这位姐姐很讲究中华美德。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心地善良,也有很多人心胸狭窄,如果我们每人献上一点爱心,那整个世界就会成为中华美德的海洋!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扬传统树美德演讲稿篇7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据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多达800多万吨,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粮食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第一次看到这则公益广告的资料,相信大家都会感到震惊,同时为我们中国人所造成的浪费而感到耻辱。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每个公民都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弘扬节俭的优良作风,养成节俭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一粒米的良好习惯。
节俭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聚沙可成塔,积水可成渊”。小朋友们在吃饭时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争做“光盘行动”的小模范。外出就餐时,更不能摆阔气,讲面子,要合理点菜,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打包走!大家要树立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一齐对“浪费”坚决说不!
节俭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良好习惯。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不让电脑、电视、空调等长时间待机……还有我们小学生用的草稿纸,一面用完,另一面必须要之后使用。另外大家外出旅行时,能够随身携带水杯和洗漱用品,外出就餐时随身携带筷子,减少对宾馆和饭店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即卫生又避免资源的浪费,算得上一举多得。
生活中需要节俭的地方还很多,节俭的行为还需要大力提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一滴一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勤俭节俭的传统美德就必须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