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幅的长短不是判断一篇观后感好坏的唯一标准,写观后感的好处就是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和写作水平,会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观红色爱国电影上甘岭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观红色爱国电影上甘岭观后感篇1
今日我在看电影《地道战》,那里讲的是鬼子在村里大“扫荡”,为了打败敌人,人民就开展了地道战,最终赢得了战争。
我最喜欢的是鬼子放水放毒气的片段,鬼子见放下去的人一个都没有上来,十分生气,就叫人往地道里放水,放毒气。他们就用抽水机把井里的水放到地道里,想淹死人民,可是水都流到第二层地道里去了,而第二层的水也流到了鬼子在用的井里。鬼子们又往洞里放毒气,可是也是白费力气,因为人们在地道里把吊板也关了起来,还埋上了土,毒气只好往另一个方向飘,结果飘到了另一个入口,而这个入口旁边坐满了鬼子,鬼子就被自己的毒气熏死了。
看到了那里我明白了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能想到这么多的法子我十分佩服。
这个电影真是太棒了。
观红色爱国电影上甘岭观后感篇2
?地道战》这部影片至今仍让人百看不厌。影片智能双全的高传宝,一片忠诚的老钟叔,还有那个汉奸汤司令以及那个穷凶及恶的日本山田队长,都在我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如片中的那些动听的音乐也如天簌,紧紧萦绕耳际,挥之不去。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熟悉的旋律又在耳边响起,它铿锵有力,极富有感染力,使我听后顿时热血沸腾,冥冥中产生了一种冲动,一份渴望,一丝感动,爱国情结又一次在心中涌起。
观红色爱国电影上甘岭观后感篇3
自从看了电影《地道战》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因为英雄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地道战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
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为了赶日本鬼子出中国,在每户人家里挖了一条通道,做了陷井,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冀中人民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但是,高老忠为敲钟报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觉得冀中人民很聪明,会用各种手段去对付他们,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冀中人民会想到挖地道,家家户户连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很少存在战争,因为人们不想打仗,他们想有一个温馨的家,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们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观红色爱国电影上甘岭观后感篇4
在7月12日的上午,我观看了由济南教育电视台播出的《地道战》,这部教育片主要讲了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想要攻下全东北,但河北省高家庄顽强抵抗,一开始,地道只用于隐藏,不能攻,只能守,到了后来,人们才知道怎样用地道来打日本鬼子,但,仍把日本鬼子和日伪军打的头昏眼花,不一会,就把他们全消灭了。
这部教育片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老张大叔在巡逻时发现日本鬼子,于是奋不顾身的去拉警报,被日本鬼子发现,最后壮烈牺牲。
从这个教育片里,我能体会到中国军民的顽强与坚定的精神,更体会到中国军民的团结。
?地道战》给我们的精神是永远不能磨灭的,让我们共同来铭记吧。
观红色爱国电影上甘岭观后感篇5
娘子军的党代表——洪常青书记自称从南洋回来的华侨,携巨款荣显故乡。南霸天企图利用这个侨商扩充势力,于是,大摆宴席。这位侨商临走时借口要一个侍女而带走了琼花。琼花和不愿做封建礼教牺牲品的红莲一起来到娘子军的驻地,参加了娘子军。琼花在严格训练和艰苦斗争的考验中,不断成熟进步。
后来,红军决定解放椰林寨,洪常青又一次利用“侨商”身份,再入南府,并带了“丫头”琼花。那晚红军抓捕了南霸天,人民欢欣鼓舞。不料,南霸天在夜间乘隙逃跑,琼花在追捕时中了敌人的暗算,受了重伤。南霸天联络到了国民党,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大批军队,向海南的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洪常青率领娘子军在分界岭执行阻击任务时,为掩护娘子军撤退负重伤,并被捕。洪常青在敌人面前,表现出崇高的英雄气概,最后英勇就义。琼花毅然担负起烈士遗下的斗争重担,继任娘子军党代表。她率领娘子军与主力部队汇合重新解放了椰林寨。罪大恶极的南霸天终于得到应有的下场,琼花亲自宣布对沾满人民鲜血的大恶霸南霸天执行枪决。
如今我们这个年代再看红色经典影片,发现虽然那时候影片清晰度、流畅度和色彩都无法和现在相媲美。但是那时候,演员中的眼神充满着“气”,这气好似矢无虚发的箭,带着狠劲,带着戾气。比现在的一些电影演员更有生命力。
影片中处处透露出海南的韵味。大片叶子的植物,椰子树、芭蕉树、槟榔树争奇斗艳,这种热带景观,在偌大的中国亦不常见。红军们吃的食物呢?影片2次出现了当地人常吃的木薯。这种植物适应性强,好生长。这种植物亦是在热带地区容易生长。但说其根本,这种植物偶尔的品尝一下倒是不赖,但长此以往的吃,不仅是味觉疲劳更是缺乏营养。可见,当时的红军生活条件艰苦异常。
整部影片的主角是琼花,这个受尽折磨苦难的女子,心里充满怨恨和仇恨,誓死想要报仇。参加革命是别无他法,报仇才是她最初的目的。在一次执行到南霸天府上侦察任务时,路遇南霸天,琼花心头怒火难以抑制,开枪打伤了南霸天,但由于她违反了纪律,受到处分,娘子军的领导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洪常青书记对她说了一句话,“哪一个无产者不是眼泪泡着心?”笔者对这句话感触颇大。在特殊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个人都难辞其咎。成熟的人会把心中的眼泪化为脑中的智慧,化悲痛为聪慧。
而琼花也终于成长、成熟、勇敢、聪慧。在洪常青英勇就义之后,她担起重任,率领娘子军和主力部队汇合重新解放了椰林寨。她既有之前的勇,又有现在的谋。这一切的成长,都是革命的历练。人不遇事,不成长。说的便是琼花了。
而影片中的另一位重要角色:南霸天。料想看影片的人对他恨的牙痒痒。这样的人恰是历史中常常存在的。说他坏,他是坏,可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掠夺、霸占、勾结,这些本身就是人的另一面,他只是他这一面放大了。他逃走,联合国民党围剿娘子军,是因为他怕,贪生怕死不也是人的有一主要特质吗?
我们所谓的,“穷山恶水出刁民”,穷山恶水也出霸王。但是哪里有社会,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只要有人,“南霸天”这样的人永远都会存在。永远有人呼吁着反抗,但是打倒一个又出现另一个。为什么?因为这就是人,这才是人。人类爬到生物链的顶端,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现在,那些“南霸天”只是换了一个形式,换了一个身份,以润物细无声的节奏来剥削人民。我们反抗了吗?有人反抗,有人视而不见,有人无法发现。
观红色爱国电影上甘岭观后感篇6
七八岁的时候,看到《红色娘子军》,其中一幕,让我周身一炸,三十年后再看,还有这效果。
祝希娟扮演的吴琼花,逃出南霸天牢狱,获得了自由,追着娘子军的队伍,打算加入她们,女连长问她:“无产阶级吗?”吴琼花不明觉厉,旁边的女战士提醒她:“有地没有?”女伴替她答:“我也不知道有地没有,十岁就卖给人家了!”连长首肯:“那当然是无产者了!行啦!”她们又问她,为什么要参加娘子军,吴琼花一把拉开衣领,露出里面的累累鞭痕,大声说:“造反,报仇!杀那些当官的,吃人的大肚子!”七八岁的孩子,独自面对世界,正在强大的不安之中冲撞,哪里受得了这种强大的安全感归属感宣言?周身一炸,是因为知道她有着落了。三十年后还有同样的感受,是因为知道了有着落之后的下落。
替她的着落担心,是因为她有种浓烈的美。编剧梁信写出来的吴琼花,有个突出的特征,她有着“火辣辣的大眼睛”,浓眉大眼的祝希娟因此入选。但那种美不只来自演员本身,更多是角色赋予的,吴琼花一出现,就怀着浓烈的仇恨和希望,她披荆斩棘、怒目圆睁、见佛杀佛,这强大的气场,让她的缺陷也浓烈起来,她的莽撞、她与“知识”的绝缘,都被这浓烈掩盖,酿成一种原始的、辣辣的美。何况,她还有整个热带的景象作为背景:蝉声、水声、氤氲的雾气、大朵的圆硕的花、有斑纹的兽与虫,红紫的果,还有灼人的日光。
五十年代后的红色文艺,常常有这种浓烈,浓烈到camp,浓烈到cult。后来看到芭蕾舞版 《红色娘子军》的剧照,有一张是吴清华(芭蕾舞版吴琼花的名字)在南霸天牢狱里的情景,她浓眉怒目,挺身而立,双手举过头顶,被冰冷黑亮的铁链捆着,紧身的红衣,很有布局地被撕裂了,又画上几道黑印算作鞭痕,那张照片给我的震撼,丝毫不亚于三岛由纪夫看到画作里受难的塞巴斯蒂安。还有连长斥责她时说的话:“你再也不是一个野姑娘了!”天啊,这称呼!红色文艺里那种“意识形态的性感”,虽然经过各种改装,被赋予各种意义,反而更加浓烈。成为后世过度阐释的对象,简直一点也不意外。
短发浓眉女子,从此成了我的固恋形象,她们是荒野里的母亲和姐妹,等待归属,等待被收拢,在仇恨完成后被文明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必然会以受难的姿态出现。《舞台姐妹》里,谢芳扮演的竺春花,被捆在小镇的台子上示众,脸上有污痕,大黑辫子已经毛了,有人走上前去,用一只大碗,给她喂一点水。整个画面,或许是因为胶片久置的缘故,颗粒度很粗,呈现出一种黄绿的色调,那形象,成了我许多小说的源头。八十年代后,这种形象渐渐少了,所以我如获至宝般地记住了一个名叫迟蓬的女演员,她眉眼浓郁,她的成名作,仅仅是片名,就让我想多了:《野妈妈》。
短发浓眉女子,不仅仅是我的固恋,也是1949年后整个时代的固恋。作家娄军曾说,共和国成立后,“城市的功能受到抑制……作为革命象征的土地和农民被突出出来”,女性形象开始改变,她们的面容,是“革命历史的描述与未来梦想的演说……她们的美丽是全部面向公共空间的”。
她们总是在一个固定的叙事框架里担任角色:觉醒之后,又让别人觉醒,既被调教也调教别人,总之,她们总是比男人先进步。但你总是替觉醒了的她担心,因为整个时代未必容得下觉醒升级后的她们,组织就在此时出现,负责接盘,让她们有地方投奔,让她们进入新时代。 短发浓眉的女子们,和她们的觉醒,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代入可能。
尽管那或许是错觉。1961年评选“22大明星”,上官云珠和谢芳,都是在极为险峻的情况下入选,两个银幕上的短发浓眉女子(上官云珠曾在《南岛风云》中扮演护士长符若华),现实中的真身,依然要对男性和整个时代有所托赖。
但我也总是会被那个场景蛊惑:她们在牢房或者示众的台子上,怒目圆睁,狠狠地向着劝说的人吐出一口口水,那是野性未驯时代的性感,是此起彼伏的动荡时代的诗意。
观红色爱国电影上甘岭观后感篇7
“地道战?”“不对!”“是地道战。”我看了《地道战》这部影片感受到了当时人民的伟大力量和智慧。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当时,日本人到冀中平原来进行大扫荡,他们希望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全部死亡。但我们的老百姓却研究出新的战斗方式,那就是地道战。地道战分为12个接口,平的地方挖一些陷阱,里面放上一些刺刀,让敌人有来无回,然后是几个分厅,供人们在这里讨论。地道战是对当时情况的体现,说明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后来,在挖地道中又有了新的方法,比如:人们把地下河的暗沟与当地道排水口通起来,敌人要是向当地道里放水,我们就可以把闸门一开,让水流到地下河里去。
其中毒攻要用“木板”--就是用木头和板子放在上面,盖上土,敌人从洞口(1)放火,我们就在(2)洞口上再放上木头和板子,再把土盖上去,毒气不但过不来,到时候还把自己的人都毒死了。
那时候的人们多么聪明啊!当有鬼子进入我们的地道,我们就用一招串葫芦,把鬼子打死。
鬼子们,你们投降吧!我们中国人民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必定会战胜你们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地道战,嘿!地道战,嘿!就让这英雄的歌来鼓舞一代一代英雄的子民们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