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在为怎么写好一篇心得而发愁吧,想要写出优秀的心得,我们就必须对事情的经过做出分析,会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种植葱的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种植葱的心得体会篇1
近几年,全国发展温室种植的规模大面积增加,温室大棚种植已成为主流,但传统的种植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现在是技术当道的年代,谁掌握了农业技术谁就拥有了开掘第一桶金的钥匙。然而,通过乔老师几天的培训讲解,使我们逐渐拥有了这把钥匙。在这次培训中,乔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本地蔬菜的.栽培品种和主推技术,重点对设施蔬菜的施肥,温湿度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处理措施进行了培训。
并且对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对蔬菜栽培中的选种,消毒浸种,催芽,播种和育苗措施,田间管理等做出了科学化的分析讲解,强调了在病虫害防治上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通过此次培训,使我们掌握了一些蔬菜种植实用技术,提高了大家的蔬菜种植水平,为蔬菜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最后,再次感谢乔老师这几天的耐心讲解。
种植葱的心得体会篇2
来源:人民日报
图①至图⑦依次为张磊代表、郭艳玲代表、贾润安代表、王晓红代表、冯艳丽代表、赵会杰代表、史玉东代表。
袁永红摄(人民视觉)
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
现场,郭艳玲就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等发言。“草种质资源是畜牧业发展、草原生态保护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为草业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将小草种当成大事业,努力在良种选育、野生草种驯化、草种质资源挖掘上下功夫,力争中国草用中国种。”郭艳玲说,“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内蒙古已初步建成3个草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各类草种质资源3万多份。截至去年底,内蒙古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5%,堵住了沙源、涵住了水源、变绿了草原。”
内蒙古优质的肉蛋奶源于优质的饲草料,其中,苜蓿草是奶业的基石。“多年来,苜蓿本土草种市场占有率不足。我们开展了苜蓿种子生产的试验研究,种植第一年就喜获丰收,并摸索出一套在冬季零下25—30摄氏度、无霜期110天左右的地区进行苜蓿种子生产的技术规程,为实现苜蓿草业国产化和我国奶业振兴贡献了力量。”郭艳玲说。
目前,内蒙古有26个乡土草种经选育成为野生栽培品种,在生态修复、畜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给农牧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我们将持续加大研究力度,不断探索、创新。”郭艳玲说。
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
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就如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航天力量的话题,冯艳丽介绍:“我们在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智慧智能和先进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还研发了无公害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低温热解设备,设备具有成本低、无能耗、操作简单、处理高效的优点,可以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是关键因素。”冯艳丽说,建议继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开展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工作。
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
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完善常态化防控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突出口岸地区疫情防控这个重点,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部署,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双碳’目标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责任。我们将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并努力形成多种二氧化碳综合利用产业。”贾润安说,“同时,我们还将从单一煤化工向综合开发利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煤基新材料项目,生产煤基新材料和煤基特种燃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探索大规模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综合利用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在煤炭清洁利用上大有可为。”贾润安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期统筹:张佳莹 杨烁壁
制图:张丹峰
种植葱的心得体会篇3
3月,区研修中心的科学学科组准备举行植物栽培的比赛活动,我积极的报了名。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这次活动了,上次是教研组发放的植物种子我们进行种植,一切从零种起,对于种子种植不算陌生的我,有了一些经验也有了很大的信心!再加上我自己平时就喜欢种植一些花花草草,虽然大多数都是已经生根、发芽的植物,但照顾这些植物还是没问题的。
我和师傅陈老师准备好种子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栽种了。但是种子还要进行浸泡然后再放到培养皿里面才可以,所以先按捺住了激动的心情,一步一步来。
看着这些种子,花生我是第一次种,刚开始还有些不知所措,就上网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然后又去请教了我的师傅。听师傅仔细的讲解后,我们的种子就一起泡了起来,然后把种子放在浸过水的纱布里,放在了培养皿中。
之后的几天,我有时间就浏览一些关于五彩椒、花生的资料及种植经验等,了解到了花生宜气候温暖,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地区,生长季节较长等等。就这样,我边学习栽种心得,边等待着我的小种子有发展。
过了几天再看看,培养皿里面的种子已经发出小芽了,又等待了两天,它们长大一些后,我就将它们移到了花盆中。我挑选了3颗饱满发芽的种子撒在配好的土上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薄的土,洒上水,顶部覆盖上一层塑料袋纸,放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然后静候我的小种子能够顶破土壤,顽强的冒出来!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我个别的小苗已经破土而出,来到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还记得当时看到它们的时候,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五彩椒的种植已经并不陌生了,但是花生的种植是我第一次从种子开始种植,第一次见证了它的“出生”!
之后的日子里,我每天来办公室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这些“小不点”有没有长高了、变大了等等。这些小植株已经悄无声息的融入到了我的生活之中,并带给我许多喜悦与期待!
记得有一次周末放假3天,由于走的那天下班忘记给它们浇水了,很担心它们由于缺水会蔫掉。周一刚进办公室就冲到它们跟前确认它们是否还好,“哇”看到它们我吃了一惊,比上周我走的时候大了很多,而且还非常的明显!心里的担心慢慢消除了的同时暗自窃喜,它们真的很顽强! 正午的太阳把它们晒蔫过,拿回办公室后到了晚上它们又恢复了原样儿;下雨的雨水没有打折它们,却滋润了它们,使它们茁壮成长!
我的五彩椒和花生在我这个种植新手的细心呵护下再慢慢成长,当然,成长的何止是植物,就连我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也和它们一样在成长!
通过这次种植实践活动,我收获了许多植物种植的经验,也对这些植物的培育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所体会到的不仅是种植的快乐,更是体会到了生命的过程,这样的经历是最原始、最宝贵的财富,希望以后还能参加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使我从中有所收获!
种植葱的心得体会篇4
种植的乐趣在寒冷的冬天还没到来的时候;在桂花仙子含“香”欲“散”的时候;在枫叶红得似火的时侯,我们六(1)班的同学在中秋来临之际无土栽下了一株株绿色植物。星期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一把剪刀,一盆吊兰,一罐清水以及一个空瓶子,就是我无土栽培绿色植物“吊兰”的所有材料。
按照劳技书的做法,我先将吊兰长出来的`小枝剪下来。看着郁郁葱葱的吊兰,仔细从中找寻一株长长的,油绿油绿的,随着枝条垂挂下来的“小生命”,并用剪刀在倒挂着的枝条剪断,拿下小吊兰。这小吊兰嫩绿嫩绿的,别提有多可爱了!紧接着我将空的饮料瓶从中间剪开,只要下半部分。为了不让手遭受被刀割般的痛苦,我用沙皮纸在剪过的饮料瓶口搓了又搓,使瓶口光滑。
最后,我将清水灌进瓶内,并将碧绿碧绿的小吊兰放入水中。瞧!这盆无土吊兰翠绿翠绿的,叶面上还滚动着晶莹的水珠,别提有多漂亮了!看着为剪瓶子时不小心被割了一道口子的手,看着这盆青绿青绿,水绿水绿的吊兰,我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美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了。但愿这盆吊兰能够抵挡过冬日的寒冷,夏日的骄阳,春日的细雨,秋日的。在今后的日子里变得更加葱绿耀眼!
种植葱的心得体会篇5
一、依据台儿庄区气象条件看旱地麦增产具有很大潜力
台儿庄区属于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常年降雨量为948mm,其中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64%,秋季占18%,春季占14%,冬季占4%,由此看来台儿庄区雨量充沛。但降雨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在冬季降雨极小,12月至次年2月的降雨仅有38mm,3-5月份降雨量为132mm,整个小麦生长期降雨量在170mm。据莱阳农学院分析,小麦平均耗水系数为1.11mm/亩·kg,依1m厚土壤有效水按150mm计算,小麦生长期内总降雨量按200mm计算,土层1m厚的旱地小麦亩产可达500kg。台儿庄区的土壤条件及气候条件基本能满足旱地麦高产的需求,可见台儿庄区旱地麦向高产跨越的现实性是存在的。
二、旱地麦增产的有效途径
旱地麦增产需应用与旱地生态条件相配套的技术措施:-是有效蓄水与保墒制度;二是培育壮苗的播种技术;三是迅速提高地力的施肥技术;四是合理选用优良品种;五是建立高产低耗的群体机构。
(一)有效蓄水与保墒制度,有效地蓄水是旱作小麦增产可靠的保证。小麦生长期土壤贮水量可以采取农业措施加以调节,这是旱作技术增产的重要依据。台儿庄区历年来秋雨较多,接纳利用秋季雨水,就能够夺取旱地麦的增产,其主要措施是:①加强秋季作物中耕松土;②旱秋作物收获后深耕,能有效防止地表水径流增加土壤的蓄水量。据资料表明,播种前1m厚土壤贮存100mm的有效水,可供小麦安全生长及越冬需要;达190mm时可供生长到拔节孕穗,贮存350mm以上,即使整个生长期内无雨补给也能正常生长,并获得较高产量。
在做好接纳地表水径流的同时,也要注意地下水的保持与利用。根据试验表明,小麦划锄10天测定,10cm土壤含水量为13.5%,比不锄的高1.0%,增加了15.4%,所以旱地麦划锄对于旱地麦保持水有较大的作用,同时小麦播种后及早春干旱时镇压,也能有效将地下水利用起来,满足小麦对水需求。
(二)培育壮苗的播种技术,不同类型的苗情,导致土壤水的利用率不同乃至最后产量的差异。小麦在生育期耗水规律是:弱苗t;壮苗t;旺苗。旺苗前期生长量大而中后期生长慢,深层根系少,对水利用率低,因此旱地麦增产必须重视壮苗的培育,旱地麦壮苗标准是:六叶一心,3-5个大蘖,6-8条次生根,四叶以上大集可达30万-50万左右。其方法是:首先在播种期及播种量上调节,原则是播量服从播期。目前生产上播量普遍偏大,特别是肥沃的旱地,一定要采用精播技术,土壤失墒必须抗旱播种,传统的"失墒深播"、"无墒等雨"粗耕粗种的方式注定不能创高产。
播全苗是其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经实验得知:缺苗断垄的麦田一般减产5%以上,其次是保证最佳播种期播种培育壮苗,多年种植经验证明旱麦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我乡1994年小麦播期试验证明9月22日亩播12.5kg的小麦,年前生长过旺,而年后生长衰退,无效分蘖严重,下落穗增多,最后成穗仅27.1万,且穗小粒少产量仅144.5kg/亩,而10月5日采取半精播技术的麦田亩产380.5kg,增产163.3%,所以播种要适时,不可盲目早播,不欠墒播种,更不能随便加大播量,做到适期内早播,足墒,精细播种。
(三)以"肥"济"水"促使旱地麦增产技术,增施肥料,以"肥"济"水",能增强旱地麦对有效水的利用,提高土壤水利用率。增施有机肥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同时增加水的"库"源,从而达到增产目的。据有机肥与化肥配合定点试验,原来128kg的低产田只增加有机肥料产量就翻了一番,配合氮、磷钾肥亩产则达351公斤;据土壤化验得知,我乡土壤有效氮较1984年增加了40mg/kg,速效磷增加了6.2mg/kg,而速效钾则由1984年的153mg/kg下降到83mg/kg,从而限制了小麦产量的提高。经实验施钾的土壤较不施钾的土壤,小麦不仅在产量上增加11.2%,而且使小麦早熟1-2天。在施肥方法上,旱薄地仍提倡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的一炮轰施肥法较适合。而肥沃的旱地麦可将磷钾肥一次施入底肥,而氮肥60%作底肥,40%用于早春返浆期或雨后趁墒追施。
(四)选用抗旱耐肥的优良品种,合理选择小麦品种,是夺取旱地麦高产的重要一环,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增产幅度最大,一般为15%左右,所以要重视良种的应用。目前生产上抗旱品种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抗旱耐瘠薄的品种;另一种是抗旱耐肥沃的品种,抗旱性不同的品种产量差异颇大。据省内不同抗旱性品种试验:喜大肥大水的高产品种在旱薄土栽培长势较差,产量低。这就要在选择品种上对号入座,生产上抗旱耐肥的品种一般以山农45号、鲁麦3号、鲁麦7号、莱农8834等品种表现较好,有了优良品种及其配套措施,就能够夺取旱作小麦的高产。
(五)建立高产低耕的群体结构,是保证旱地麦高产的关键措施,旱地麦要求经济利用水分,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形成更高的小麦产量。所以小麦一生必须建立一个高产低耗的群体结构。每亩基本苗15万,年前最大分集为70万-80万,年后最大分集为80万-90万或穗数每亩30万-35万。
另外应当注意,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小麦的纹枯病及小麦的穗蚜发生严重,对产量影响较大,1992年小麦蚜虫大发生,及时防治的地块比未防治的地块增产35.1%,所以要想夺取旱地麦高产,只有掌握好各个生产技术环节,最后才能夺取旱地小麦的高产。
好了,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可以能帮助到大家,那我们下次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