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听到要写观后感的时候都会感到无从下笔,看电影是帮助我们打发时间,丰富精神世界,相信你的收获也有很多,赶紧写份观后感吧,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做时代新人观后感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做时代新人观后感篇1
20__年的春天,注定是不平凡的。在我们欢庆春节之际,一场疫病从武汉出发,向神州大地席卷而来。在我们还没搞清楚它姓甚名谁时,它已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卷走了许多人的生命,使本该充满欢声笑语的春节里,让人们的内心变得压抑恐慌。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病毒这一肆虐,竟然造成了近几万例确诊感染病例。死亡人数超过20__人。一时间,我们手足无措。就在这时,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向武汉集结,冒着生命危险前往一线,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防护墙。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帮我们过关!
83岁的钟南山院士,70多岁的李兰娟院士,本应该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却冲在控制疫情的第一线,以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安抚大家对未知的恐惧,安定人心,温暖人心。
张英杰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icu主治医师,在家中,张英杰是女儿、是妻子,也是母亲。因为科室工作繁忙,加上孩子还小,自己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娘家了。这次疫情爆发后,她更是第一时间主动请战,瞒着远在山东的父母去了前线。面对此次支援,张英杰说只有战胜了疫情,才有共同的幸福。各地支援武汉的3.2万人中,有多少不是如此呢?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是吃五谷杂粮的,也有父母老小,并不是特殊材料制成的金刚不坏之体。是什么让他们临危不惧、逆流而上?他们说:“自己既然当了医生,不救病人做什么,不去武汉支援,就是不配医生这个称号!”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是我们的英雄。作为学生,对英雄最好的致敬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努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踏上他们曾经走过的路途,发光发亮,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医生,此去欲何?”
“战疫情,救苍生!”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这是他们的宏愿。
愿山河无恙,愿每位“战士”都平安归来!
做时代新人观后感篇2
2020年初,微信新上线了一波“微表情”,让诸多网友兴奋不已,也为人们日常的问候寒暄、聊天互动平添了一分情趣。然而,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持续扩散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让人们心头由此笼上了一层“阴霾”。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作为人民公仆的党员、干部在此时挺身而出、奋战在街镇、社区等基层战“疫”一线,他们一马当先、直面战“疫”的勇气与蓬勃向上的精气神,也不妨用微信的“微表情”来诠释注解,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他们的青春热血在战“疫”中闪光。
民之所向、吾之所应,一声“好的”我来了!微信新上线的“好的”表情粲然一笑,手形比划出一个“ok”,透着一股子自信与活力,让人们彷佛听到了它一声“答应”的回应。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分秒必争、刻不容缓,广大党员、干部放弃与家人团聚,很多人未过完春节假期就匆匆上岗、各就各位,其中既有来自于机关“下沉”服务一线的干部,也有来自各街镇、各社区服务点的基层干部,积极主动地响应组织号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一声“好的”从容答应、即刻就来,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一线中来,守好每个防控点位的“责任田”,认真站好每班岗,让为民服务解难题、抗击疫情我当先的精神在党员队伍中传承接力、生生不息。
民之所需、吾之所求,一个“社会”我来帮!相较于“好的”,“社会社会”表情显得更为调皮而活泼,合手一个抱拳姿势,彰显了“没问题”“我来扛”的侠义风范。面的疫情的扩散速度越来越快、发展形势愈演愈烈,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以“社会社会”的战“疫”参与者、群众贴心人姿态毅然融入到抗击疫情的洪流中去,扮演好“指导员”“宣传员”“调研员”等重要角色。他们在走街串巷的一声声“注意安全”“要不要帮忙”中开启每日的工作,不仅为隔离户提供监测体温、取送快递、倒垃圾等生活服务,解决从马桶堵塞到协助送医的各种问题,还以电话慰问、微信“打卡”等方式进行情感和心灵上的慰藉与安抚,让隔离疫情的同时并不隔离爱,为群众送去春天般的温暖和最贴心周到的服务。
做时代新人观后感篇3
战“疫”中的亲情“疫”无反顾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全民防疫阻击战中,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人民在行动,写下了顾全大局、顾大家丢小家的精彩篇章。
一家三口,共同战“疫”。赖书明,是县公安局田心派出所教导员,大年初一至今未曾回家没有喊过一句累,一句苦,他一直强调“国逢此疫,责无旁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这点牺牲,何足挂齿”。他的妻子陈鑫,是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医生,大年初一就是一线岗,二十四小时在岗,轮到三线还是要继续接送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他的父亲赖新典,是南港镇庙前村书记兼村主任,年近六旬,却矢志不渝的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冲在一线,宣讲政策,传授预防措施,督促各村工作,到卡口与工作人员一起值守。这样一家三口,奋战一线,无怨无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坚守“疫”线的“父女兵”。今年58岁的黄桃根是田心镇人民政府的镇干部,也是一个有着33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患有支气管扩张,每天药不离身。但依然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女儿黄逸萍也是镇上的干部,她和父亲都镇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她明白父亲的坚持,即使担心着父亲的身体,也只能默默帮父亲准备好药,而后在忙碌的空隙时间,通过电话提醒父亲要记得吃药,注意保重自己的身体。这是一个本该团圆聚餐的新年,往年的父女俩会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和家人共享温馨时光,而今年却在不同的白天与黑夜间,无惧于病痛、忧惧以及严寒,来回巡查,监测值守,只为内心的信仰与坚守。
夫妻的“疫”中对话。游辉是县中医院骨伤科医师。除夕前医院发出紧急倡议,号召大家志愿参加支援新冠战役突击队。作为一名党员,他积极报名参加,每天面对各种紧急任务,加上疫情的变化,工作繁重而谨慎。游辉的妻子谢文文,是县中医院的一名护士,每天值守在定点医学观察点,要为隔离人员提供生活物资支持、测量体温、消毒处理他们的生活垃圾等等。他们两个孩子除夕前就被送到乡下。十岁的女儿每每看到视频里的妈妈都会泣不成声:“我要妈妈,别人的妈妈都在身边,我的妈妈在哪里?我要妈妈……”疫情来临时,他们放下小家,为了大家。战斗在一线,夫妻齐心战疫魔,他们是平凡人,但也是时代的英雄!
做时代新人观后感篇4
今天,我学习观看了“时代新人说——对话战疫英雄”这一堂思政课。让我倍受感动和鼓舞。四位分享人以疫情为主题,向我们介绍了在这次新冠肺炎面前很多防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让我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疫情,也让我更好地反思疫情,回顾疫情。首先为我们介绍疫情情况的是第一批驰援武汉的哈医大四院护士孟凡莹,她在武汉整整奋战65天。在这65天中她经历了很多事情,在出发前与她依依惜别的奶奶离开了人世。在分享奶奶与她的谈话时,她热泪盈眶,可以看出奶奶与她的感情非常深,但作为一名护士,她拥有自己的使命,看到这里我也留下了激动地泪水。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王东旭用眼睛,用纸笔记录下在援鄂医疗队的最美的平凡,把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真实地记录了下来。鹤岗市人民医院外科icu主治医师王野虓讲述了病人通过用手指在他手心写字交流病情的点点滴滴,令人动容。黑龙江大学学生李昊宇虽然不能到前线参加抗“疫”,但他积极参加小区防疫工作,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志愿者。最后,哈尔滨市二十四中校长告诉大家,在疫情面前该如何应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防疫经验。
在这次抗“疫”战斗中,每一个人都在战斗,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强大力量,看到了中华民族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看到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驰援武汉的大爱情怀。作为一名教师,我没有专业的医护知识,不能像白衣天使一样冲在战疫一线,但疫情期间我每天都关心抗疫新闻。当我知道武汉疫情告急时,我毫不犹豫地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并积极主动地带领学生为武汉捐款。虽然这只是绵薄之力,但是也体现了我们的爱心。
2020年的新冠疫情肺炎,使我感觉到:奋斗在一线的英雄们用爱与行动构筑起保卫我们的生命防线,他们是无数个抗疫逆行者。有从死神里抢救生命的80,90后医护人员,创造火龙山雷神山医院奇迹的中国工人。是那些协调有度严防死守保障资源的警察公务员,是坚守阵地不断披露疫情新进展的新闻人,他们为大家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做时代新人观后感篇5
5月18日上午龙视新闻的“时代新人说--对话战疫英雄”思政课线上直播活动,令我再一次感受到白衣天使、防疫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和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辞旧迎新之际,阖家团聚之时,他们身披战袍离开家人,放弃与家人共度中华儿女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冒着生命危险赶赴疫区前线。幸有他们,令山河无恙。幸有这些英勇智慧的时代青年,以生命赴使命,以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在孟凡莹护士话语中,我感受到“小熊”的错称中温馨的医患情,灵魂画卷中无畏的医者心。以真心妙手绘出抗疫英雄全家福的医大四院呼吸内科护士、支部团支书孟凡莹,让我们见到瘦小身躯中迸发出的擎天立地之巨大能量,让我们感受到“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的爱国之情。
在敬礼少年吴莫忧的叙述下,我感受到小小少年心中的伟大英雄梦,感受到质朴童心中的浓浓爱国情。医护人员回归时,即将成为少先队员的她,来到街边,向援鄂英雄们致以中国少年最崇高的礼节--少先队礼。小小的时代少年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下一代接棒人眼里的光、心中的火,让我们看到充满希望的滚滚后浪。
在战疫记者王东旭的故事里,我感受到龙江医护与生俱来的“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抗联精神,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之光,感受到无难不克的铁人力量。心理辅助治疗让病房不再寂静无声,“白天绑着护腰带,晚上睡着硬板床”让抗疫斗争增添感人力量。
在大学生志愿者李浩宇的经历中,我感受到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情,感受到英雄家庭的代代爱国心。“有那么多防疫人员,谁不是有家,谁不是有老人的呢?”--参加过战争、参加过抗洪抢险的爷爷和父亲,以最质朴的话语,诠释了中华儿女的不变家国情。
英雄既高于常人,也是普通人。英雄朴实的话语中,我见到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坚实自信;见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之情;见到了“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英勇无畏;见到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义无反顾。哪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英雄的医护人员、战疫记者、抗疫志愿者以血肉之躯,筑起我们与病魔之间的铁壁铜墙,守护一方安康,卫护人民幸福。
做时代新人观后感篇6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国事家事天下事,因与自身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自上而下,没有人敢无动于衷。
追根溯源,痛定思痛。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不能不引以为戒。温疫,战争,地震,旱、涝洪荒,龙卷台风,凶杀惨案,或天灾,或人祸;要想太平无事,悲剧不再重演,且行且珍惜,血的教训,当牢记!回顾十多年前的非典事实,与此次冠状疫情,是“本家”,异曲同工,有着相互相通的关联,何其相似!敬畏生灵,与生物界和谐共处,何错之有?
正确认识,迫在眉睫。武汉始作俑的肇事者,愧对天下,无颜见人!既成事实,难挽回,声讨归声讨,激愤憎恨之余,不妨试想:那人(制造麻烦者)是自己,是与你我沾亲带故,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亲属,又当如何?
疫情紧迫,宣传,报道,鼓呼,传递正能量,力挺支持!而不分青红皂白,传播消极负面消息,荒诞讹谬,就不看好了。不准确的、未经官方核实认可发布的讯息,务必坚决杜绝。对灾难疫情,无能为力,没人怪罪。只要做到不传谣,不信谣,不捕风捉影盲目跟风,自律自觉,就是对国家的支持,是做贡献。
非常时期,国人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并没有因疫病而被打乱。只是,议事日程和长远计划有所调整,变动。
做为普通公民,在特定环境,面对此情此景,我也发了些许言论,转发了别人的视频及文字链接于群里。激浊扬清,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做时代新人观后感篇7
观看了新春第一课弘扬抗疫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我们都深受感动和感悟。
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做时代新人观后感篇8
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不负韶华,共同振兴国家。
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同时,有志的青年对同胞的呼号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莫负韶华,与我同振国家。
青年人为何要担此重任?因为青年拥有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处在一个最具活力、创造力、冲劲的时期,易被时代感染,易无惧迈上征程,能扛时代大旗,能“教日月换新天”。有能力者若不发挥其能力会终生懊悔,青年人若不发挥目己的光和热,便是辜负了上天的馈赠,所以青年应秉承先辈精神,发扬责任意识,勇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负韶华,振兴国家。
现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可青年人也不全是如此有担当的。近来竟有青年网红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生他养他育他的父母竟排在末位,而更重要的是他的排序里竟然不见社会与国家!这哪里是青年人该有的样子?整日沉迷声色犬马,只想“娱乐至死”“佛系度日”,从未想过对他人和社会做一点贡献,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和绝望的自堕心态。而这种人竟成为“网红”,此理论一旦扩展传播,将污染多少青年的心灵!诚应诫止之。
“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我们青年人应胸怀祖国,奋发图强,像鲁迅曾言的那样:“摆脱冷气,只顾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们应抛开尘俗浮华,勇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辜负韶华,敢于于汶汶世俗中喝出:“我便是唯一的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