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写范文网 >心得体会

红旗精神永在心得体会6篇

想让更多人认可我们的观点态度,心得体会的写作是不能忽略的,心得体会写学习体会自然是要通过学习后才写的,以下是会写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旗精神永在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红旗精神永在心得体会6篇

红旗精神永在心得体会篇1

一、做红旗渠精神的学习者

上世纪60年代,正值国家困难之时,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河南的林县人民为摆脱千年缺水干旱的困境,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依靠发动干群力量,克服万千困难,连续苦干十载,穿越太行山,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在这场由林州领导集体领导的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学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一致、顽强抗争、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要结合伟大的延安精神、刘志丹革命精神学,三者的本质都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一脉相传和辩证统一的,只有这样,才能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红旗渠精神。

二、做红旗渠精神的宣传者

红旗渠精神与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宝贵组成部分,也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广泛宣传红旗渠精神,要“身、心、情”面面俱到。一是身体力行。贵在知行合一、亲力亲为,就是党员干部要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到自身的工作中,弘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一致的苦干精神,通过全体党员的身先示范实现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部干、群众跟着干”的转变。二要内心有责。心之所想,身之所往,宣传红旗渠精神,必须内心深处有责任,实实在在把精神内化于心,让红旗渠精神成为自己工作生活的强大动力。三要情真意切。红旗渠精神来源于群众,是最容易被广大干部群众接受的,要在内心深处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基层、奉献基层,团结基层的“勤务员”。

三、做红旗渠精神的实践者

弘扬红旗渠精神,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勤勉工作。“业精于勤,荒于嬉”,作为基层工作者,面对繁杂的工作必须锐意进取,横下一条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促进各方面工作再添新动力、再上新台阶。二是忠实履职。深刻明白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为党的执政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讲奉献、讲觉悟、讲大局、讲境界。正如杨贵同志,二十年如一日,无时无刻都在谋划着100多万林州人民的幸福,才解决了千年来困扰林州人民的缺水问题,成就了千年功绩,留下了光辉的红旗渠精神。

四、做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

红旗精神永在心得体会篇2

一项工程历时近十年,当地干部、群众全都在一线,用着简陋的设施,克服着艰苦的条件,就拼着一股蛮劲、韧劲、狠劲,硬是从太行山腰引漳入林,建成了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各乡镇,总长度达1500公里。这和愚公移山一样,坚韧不拔、自立根生、艰苦奋斗、敢于向穷山恶水开战,化不可能为可能;但又和愚公移山不一样,愚公是“一人移山,子孙代代无穷尽也”,而红旗渠建设共发动民工30余万人,团结协作、众志成城,集众人之力,化腐朽为神奇,红旗渠中的水流如今依然奔流不息。

现在是一个大发展的时代,面对“四个全面”、“两个一百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基层干部作为基层的建设者,更应该学习、发扬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的红旗渠精神,明白一个干部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在新时代、新征程,红旗渠建设的那股凿开一座山蛮劲、十年如一日韧劲、舍得一身剐狠劲,是我们基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法宝,红旗渠精神依旧是鼓舞我们锐意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旗精神永在心得体会篇3

这个星期我有幸参加单位组织的“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整个过程下来,我的内心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那一声声敲打山石的声音仿佛还在我的耳朵回荡,我知道那是林县人有力的心跳,向世人展示他们的勤劳和勇敢。

刚拿到学员手册的时候,我就被满满当当的时间安排吸引了,于是,调整一下因坐了一天火车下来的困顿身心,立即用积极、开放的心态投入到课堂里去,果然无论是课程还是到野外实践体验都让人有非常多的收获,当时在干部学院,我连着两天发了朋友圈,表达了我感动于红旗渠精神,震惊于红旗渠成果,动容于红旗渠人民,感谢党,感谢祖祖辈辈的中华人,让我们能生活在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的新时代!朋友圈发出,评论纷纷点赞,我相信他们跟我的感情是一致的,即便没有身处红旗渠的感动,可依然感恩于先辈们的奋斗带给我们的好生活,感恩于国家的强盛带给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这些天身浸在红旗渠中,我无法掩盖内心的震撼。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这是在红旗渠纪念馆刚进馆不久的墙壁上写的。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内山多水少,居民极苦,那里土薄石厚,凿井无泉。据林县县志记载:从明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514年中,林县曾发生自然灾害104次,大旱绝收达38次,更出现人吃人现象,且达5次之多。一部林县志,满卷荒旱史。旧中国的林县人民面对干旱缺水的生存压力是何等之大,纵然不能感同身受,也能够深有体会。带着对水的极度渴望,带着宁愿苦熬一代人,不愿苦等几辈子的殷切希望,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带着誓把林县河山重安排的气势,耗时10年,经历三年自然灾害,用一犒、一锤、两只手,硬生生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个,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修成了那绵延1525公里被称为“水长城”的红旗渠。真乃壮志震撼山岳,胆略感动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红旗渠,当之无愧。

红旗精神永在心得体会篇4

金秋十月,我披着晨霞,怀着激动的心情,在九三学社市委组织下“走进红旗渠,接受再教育”。我们一行来到林州,首先参观游览了红旗渠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一件件简陋的工具,一身身破旧的棉衣,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一锤、一铲,用两只手生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接着我们身临其境参观了红旗渠,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历史上的林县极度缺水--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下定决心“宁可苦干、绝不苦熬”誓要劈开挡住漳河水的太行山。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十年艰苦奋斗,战胜种种困难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一部与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红旗渠总长1525.6公里,林县人民一锤一钎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历时,他们打地铺、睡悬崖,自带工具、自烧石灰、自造炸药,256人重伤致残,189名干部献出了宝贵生命。堪称奇迹的红旗渠终于在林县人民愚公移山的韧劲下,修建成功,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这一浩大举世的工程(相当于一道从哈尔滨到广州的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红旗渠建成后,形成了以红旗渠为主体,南谷洞、引上水库及其他引、蓄水工程作补充调节,能引、能灌、能排、综合利用的水利灌溉网,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万亩,结束了林县世代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不仅是现代工程史上的奇迹,更是当代红旗渠精神的摇篮。修渠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旗精神永在心得体会篇5

7月12日,队党委组织我队30余名党员同志前往有中国水长城之称的河南林州红旗渠进行红色教育。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50多年前,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劈开了太行山,引来了漳河水,滋养了林县大地,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精神。“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描述的就是林县人民自古以来的悲惨生活,但他们并没有对贫困的生活环境低头,更没有向贫瘠的自然环境屈服。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他们将看似天马行空的“引漳入林”方案付诸实施。他们住山洞,睡窝棚,吃咸菜,啃窝头,凭着不畏艰险、敢想敢干的劲头,奋战在悬崖绝壁之上,拼搏于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壑搭桥。青年洞、神工铺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就是红旗渠精神的现实体现,渠道上一块块有棱有角,裸露着道道凿痕的青石就是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写照。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炎黄子孙开天辟地、战天斗地的豪迈壮志,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创造力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高尚品质,又展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红旗精神永在心得体会篇6

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用坚韧的意志孕育、形成、发展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用拼搏的激情建设了今天繁华富强美好的林州。红旗渠工程的浩大令人震憾,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情令人倾倒,林州的领导集体“敬业、为民、踏实、奉献”的党风正气更令人折服。现结合个人实际,谈以下三点学习体会:

二、弘扬红旗渠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践行红旗渠精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花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提供精神支持。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半个世纪前,红旗渠的横空出世,彰显了理想信念的能动作用,生动体现了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飞跃。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提供精神支持。

三、践行红旗渠精神,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学习、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没有终点,关键是把红旗渠精神落实在行动上,贯穿到日常工作中,运用到推动乡村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上。将红旗渠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与延安精神、刘志丹精神结合起来,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中,融入到工作生活之中,真正做到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红旗下讲话稿7篇

38红旗手主要事迹8篇

红旗手演讲稿7篇

中班美术《五星红旗》教案8篇

三八红旗个人先进事迹材料8篇

红旗颂演讲稿8篇

红旗下演讲稿模板8篇

美术课五星红旗教案8篇

红旗车观后感8篇

三八红旗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最新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838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