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一定要将教案写好,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我们一定要将教案制定完善,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四年级语文教案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四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展开小组组讨论,对课文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在晚上总能见到月亮,你眼中的月亮什么样?(学生交流)月亮下的景物又是什么样?(交流、讨论)今天我们就和一位朋友一起去《走月亮》好不好?(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4、“是呀,如此皎洁的月光,如此美丽的景象给我们带来了诗一般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爱的怀抱是如此的温馨。”接下来,我要看一看词语宝宝是否找到了主人。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月光下的美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先欣赏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首歌曲,(欣赏《月亮船》,会唱的跟着唱,随着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歌声是如此的甜美,文中的语言描写又怎样呢?听老师读课文,闭上眼睛感悟月光下的美好意境。(听读课文,想象画面)慢慢地睁开眼睛告诉我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自由谈感受)。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来体会它的美吧!自由读文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自由读课文,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预设:
1、月儿是那样的明亮,月光是那样的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应怎样读这么祥和的山村月夜呢?(指导学生朗读)
想一想它还有可能照亮什么地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第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读的可真好,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说一说)
这么迷人的夜晚,动听的旋律,谁还想读?
3、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走着,走着……
师:此时此刻你感到了什么?(说一说,突出主题——爱)
这诗情画意般的文章,把我们带入了爱的天堂,到处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让我们再细细读读课文,找出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解决上节课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阿妈为什么要走月亮呢?”(全班交流,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爱的温暖)
总结:学完这篇课后,你最想说什么?(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三四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深渊”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2、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时时锻炼意志对人的成长的帮助与作用。
3、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整体感知
1、课前师生围绕名言、格言展开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段话
“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2、引出课题:登山。
3、了解预习情况。
(1)这段话是谁说的?(结合课件简介列宁)
(2)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初知课文大意)
二、质疑定向,合作探究
1、自由读列宁说的话。
2、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主提问)
3、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确定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
4、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重点问题。
(1)提示学习程序。
寻找合作伙伴确定学习方式(朗读、谈体会或表演,任选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学习方式。
(3)分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①表演:表演前适当提问,创设情境。(结合课文理解“巍峨””悬崖”“深渊”等词)
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评一评刚才表演时有没有把路的“险”充分表现出来。着重抓“紧紧贴”“扭向一旁…”“狭窄”“碎小”“舒了一口气”“险些”“头昏目眩”等词句。
②朗读:请朗读小组读有关描写小路险的段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结小组学习情况。
6、课件展示日出美景,配乐范读15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有感情读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三、展开辩论,升华认识
1、引出辩题: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
2、组织辩论。
(1)自由组成正方反方。
(2)双方各自从课文中找充分的理由。
(3)展开辩论(教师当辩论会主席,适当点拨)。
3、教师小结。
4、再读列宁的话。
四、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大家一定深有感触,请把自己对列宁说的这番话的理解和对全文的感悟,浓缩成一两句话。(引导学生学写格言)
2、布置课外作业 。
课外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从相关的课文、课外书以及网站上去搜寻列宁的故事,两周后召开“感悟列宁”综合学习报告会。(形式自拟)
三四年级语文教案篇3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鸟儿与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形象生动的语言中,感悟鸟儿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品质。
2、学情分析
进入第二学段,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对童话的阅读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很容易联想到环保的主题,而对于课文展示的小鸟的执着追寻、对诺言的尊重、对友情的珍爱往往不容易把握。尤其是从小鸟的四次对话中,感悟“信守诺言,珍爱友情”需要深入启发引导,帮助他们在平淡的语言中体会深挚透明的美。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角色对话,感悟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道理。
4、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话题导入。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 生汇报读完后的感受和收获。
三、研读课文,倾心对话
1、学习课文中第一次写小鸟给大树唱歌的部分。
出示课文中的语句: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1)请学生读读课文的这一部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体会到的?
(2)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天天”,体会树和鸟儿的友情。
(3)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读出来。
(4)教师创设情境引读,学生接读。
2、 体会鸟儿和树的情意之深与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1)读对话,教师相机指导谈感受。学生感受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
(2)不同方式的读,以读促悟。
3、 学习小鸟寻找大树的经过
(1)默读课文,找出鸟儿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有几次急切询问的话语,小组内交流。
(2)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懂得小鸟信守诺言。
(3)拓展文本,联系现实谈谈鸟儿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遇到的险境,理解小鸟为了遵守诺言,千辛万苦去寻找她的树朋友。
(4)带着体会再读问话,并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5)角色扮演,体验感知。
4、引导想象,补充留白。
(1)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学生谈此时的感受。
(2)透过两个“看”字,你仿佛听到鸟儿在说什么?
(3)提问: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鸟儿珍惜友情,信守诺言的品质。
(4)发挥想象,把小鸟要说的话说出来。
(5)配乐朗读融入文本。
5、小结,学生谈启发。
四、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1、用不同的方式再读课题。
2、师总结并送歌给学生。
3、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11、去年的树
大树 小鸟
幸福 快乐 伤心。
三四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词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出示著名的雕塑《思想者》及其他几件雕塑作品:谁知道这些作品?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的作者?
2.教师小结:它的作者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认识的一位伟大的艺术家、雕塑家??罗丹。
3.昨天我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你们对罗丹有哪些了解?
4.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全神贯注。
二、合作交流
1.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请同学们再打开书本,快速地读读课文,提出你们的疑问。
3.教师小结:同学们在学习中提出了不少疑问,看来大家自学课文的能力越来越强了,特别是有位同学提出了“茨威格为什么会说他今天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他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在弄清这个问题的同时也可以解决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围绕着这个问题来进行学习。
三、品读体验
1.走进最后一段课文。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2.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作一些批注。
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罗丹一会儿近观,寻找细微的毛病;一会儿远观,观察整体;一边还自言自语,说着自己发现的问题。)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此文转自淘。教。案网()。激烈地争吵。(罗丹忽然有了灵感,想到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但又在反复推敲,仔细斟酌。)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罗丹在紧张忙碌地修改塑像。)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罗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使塑像更完美,他已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同自己的朋友也忘了,完全沉醉于他的艺术世界中。)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罗丹经过长达一个小时全神贯注的工作,对自己修改的作品终于满意了,感觉到轻松和高兴。)
3.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回到最后一段,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在罗丹的工作室里感受了他一丝不苟、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相信你们现在对茨威格的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谁能来读一读这句话?
5.全班齐读最后一段。(与第一次齐读这一段进行比较,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来说说为什么茨威格会说这样一段话?(体会茨威格说的这段话是说在这里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工作作风。)
四、巩固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能用一句话将它写下来吗?
2.指名读自己写的一句话。
3.教师小结。激励学生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26*全神贯注
罗丹茨威格
立刻修改
修改塑像如痴如醉
关门上锁忘记一切
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他们能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读懂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在学习中教师要以一个引路者的身份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适时地给予引导点拨,如:在学生质疑后将问题合理地归纳为“茨威格为什么说自己在这里学到比他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这样用一条清晰的思路引领学生学习,学生不会走弯路,效果自然明显。
三四年级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词,分层理解部分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朗读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 生自由谈喜欢的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那种动物?
师:看来,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你知道吗,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经过仔细观察,创作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2. 欣赏丰子恺《白鹅》图,了解“鹅”字的衍变;出示课题。
师:这是的画家丰子恺老爷爷(课件,)请欣赏他画的鹅,(白鹅画)仔细看看。
师:这是鹅字的另一种写法,大家看,人骑在鸟身上,太不公平了,现在废除了。变成左右结构,人和动物平等相处,真好。
师:丰子恺爷爷还为它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也叫《白鹅》,(师板书),今天我们就走近
这只白鹅。生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走近白鹅
1. 初读课文
师: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大家把书翻到63页,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师巡视提醒:注意呀,课文里藏着金钥匙,它总的告诉我们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爱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找到。
2. 从中心句、过渡句入手,理清脉络。
师:说说看,你们找到了哪句话?
(1)生1:“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谁也找到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你读懂作者喜欢白鹅什么?
师:真会读书,文章围绕白鹅的“高傲”来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是文章的中心句(点击课件)。
(2)师: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师:从中你读懂作者喜欢鹅的什么?你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看书,发现了吗,这句话的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的….,生齐,(出示中心句),后半句引出课文的第三、四、五段,提示高傲表现在哪三方面呀?板书:叫声、步态和吃相。它像一座桥,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后半句引出下文的内容,这段话就叫过渡段。
师:我们读书时,可以先找找文章里的中心句、过渡句、过渡段。有了它,就能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课文,这是阅读的金钥匙。
3.学习生词,整体把握。
师:哪个小组来开火车读一读。全班小朋友读一读。
师:预习得不错,做个游戏吧,大家对照课文,想想这些词分别描写白鹅哪方面的,帮助他们找找家,谁来把词语送回家。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课文围绕鹅的“高傲”来写,高傲表现在姿态中,…..高傲更表
现在叫声中:……;高傲表现在步态中……高傲表现在吃相中:……
(点击课件白鹅图)通过读书,这只白鹅慢慢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三、品读课文,走进白鹅
1. 初识高傲
(课件:p4 ---1,白鹅画) 师; 再认真看画,对照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大作家用哪些
语句描写图上的鹅?
师:这姿态,给丰子恺爷爷的第一印象是——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如果他这么说,“一个高傲的动物。” 请大家比一比哪句好,好在哪儿?
生交流。
师:好,现在老师来读,你们留心少一个好字,多一个好字,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好”字融进了作者对白鹅的喜欢、欣赏。这个“好”字用得真准哪,让我们把作者喜爱鹅的情感读出来。生读。
2. 欣赏高傲
(1)欣赏高傲的叫声:师:(比划板书)欣赏了鹅的姿态,我们再来听听鹅的叫声吧,再读词语。我们把它们送进课文读一读,大声读第三自然段,白鹅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叫?
(2)读中感受白鹅的尽职,感悟作者喜爱之情。
师:听过鹅的叫声吗,谁来叫叫?师: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是怎么叫?
师:不是这样的,看来还不明白词语意思,其实,汉字非常有趣,它是有声音的,数一数“嚣”字,有几个口,听到声音了吗?这声音怎么样?汉字是有表情的“厉声”,叫的表情,声调是…
生3,请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一生读,齐读“厉声叫嚣”,…
师:汉字是有形的,吭:喉咙,看到引吭的样子了吗,
生4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齐读“引吭大叫”
师:现在我们全都是白鹅,来,拍拍翅膀,伸伸脖子,叫一叫——说话练习。
师:读懂了白鹅的心声,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这叫声凶巴巴的,真是不亚于狗的狂吠,咦,明明写鹅,为什么提到狗?
一生自由说,读读书,鹅和狗比什么?结果怎样?
师:看来,这句话表面上写白鹅很凶,实际上是夸它对主人尽职,夸她对主人有感情。我们再读这句话。
(3)欣赏步态的高傲,品读赞赏之情。
师:声声叫声,让我们感受到了“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人们常说鹅行鸭步,可是,善于观察的作家却发现,他们步态的不同。默读第四自然段,请细细欣赏。
a读书贵在有疑。那些词不理解画一画?(出示文本,课件红字标识,)生自由提问。看是否要梳理,
b解惑: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播放课件(课件视频1鸭鹅走路;视频2净角出场。有意思吧,谁也能演一演净角出场,评价。
c你们能把课文里白鹅请出来吗。读一读
师:傲然的意思是?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说说看从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师:傲然这词,看出爷爷对这只鹅的赞叹,它敢与人斗,多么勇敢,甚至还要人,多么神气,把我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比较阅读,升华情感
(1)师:这是丰子恺爷爷笔下的鹅是高傲得很,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走来了。出示课件,一生读。这只白鹅给我们的印象是: 。
(2)中国古代诗人的骆宾王的《咏鹅》。这只白鹅给我们的印象是: 。齐读。
五、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白鹅高傲的'叫声、步态,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丰子恺爷爷去看看鹅的一丝不苟的吃相。
六、家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
2.课后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三四年级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拮、寐”等6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父亲诚实、讲信用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道德难题”之“难”。
教学准备:
学生:
1、自读课文2~3遍。
2、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3、想一想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板:中彩
中彩是什么意思?假如有一天你中奖了,奖品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你可能会有
什么样的表现?
2、可是有一个人中奖了却没有这样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
课——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自由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把握,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词。
(1)【课件出示】 奔驰 馈赠 迷惑不解
捎信 拮据 梦寐以求
(2)指名领读。
(3)指导读好多音字“据”。
a多音字组词。
b指导读好带多音字的句子。
?课件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c“拮据”是什么意思?
d你从句子中的哪个地方读懂的“拮据”的意思?
小结: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词语的意思就读懂了。
e齐读带“拮据”的句子。
(4)指导理解“梦寐以求”的意思。
a指名读。
b指名读“寐”字在字典里的意思:睡觉。
c“梦寐以求”是什么意思?(做梦都想要就叫“梦寐以求”。)“梦寐以求”仅仅是指晚上做梦想要吗?还在什么时候想?
小结:查字典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
d指导朗读:朝思暮想,日思夜想,愿望多么强烈呀!谁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得 留 道德难题 还(父亲得到了一辆汽车,但这辆汽车是为库伯买的彩票中的,于是父亲面临着一个难题:是把车留给自己还是把车还给库伯。最后父亲选择了把车还给库伯。)
(3)小结:叙事性的文章通常都会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得车是故事的起因,父亲遇到了一个难题是故事的经过,还车是故事的结果,把起因、经过、结果巧妙地串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5)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同桌两个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探究“道德难题”之难,学习表达之方法。
1、把车留给自己还是还给库伯曾经令父亲为难。课文是怎么写父亲的为难的呢?默读课文的3—8自然段,找出写父亲曾经因为这个事为难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的为难?
2.反馈。
(1)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课件出示】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a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的为难?(神情严肃)
b神情严肃是什么样子的?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朗读走进当时那个场景,你仿佛看到父亲带着什么样的表情开着车从人群中缓缓驶过?师范读。
按常理,父亲好不容易中奖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汽车,他应该会是怎样的表情?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c指导朗读:他本应该兴高采烈,可是他却闷闷不乐;他本应该激动不已,可是他却眉头紧皱;他本应该兴奋,可是他却一声不吭。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呀?
是啊!父亲此时正是觉得留也不好,还又不舍啊。谁来读读这段话呀?读出父亲那种复杂的心情。练读 指名读 齐读
d小结:作者抓住了“神情严肃”这一个神态,就写出了父亲的左右为难。
(2)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课件出示】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a哪个词写出了父亲的为难?(“赶”)为什么?
b你觉得父亲是怎样“赶”他下来的,谁来表演一下?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毫不留情地 极不耐烦地 心烦意燥地。。。 )
c指导朗读:随机让学生把形容的词语带到句子里面读。
小结:作者抓住“赶”这一个动作,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了父亲的左右为难。
(3)母亲让我仔细辨认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课件出示】母亲让我仔细辨认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a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的为难?
b父亲为什么要用橡皮去擦那个k字?
也就是说,父亲用橡皮去擦那个k字,是想要把那辆车留给自己,对不对?你觉得他有理由把车留给自己吗?(要从课文中找理由)。
c那么多的理由可以让父亲留下那辆车,父亲可不可以因为这些理由把那辆车留给自己?为什么?
是呀!这辆车,还又不想,留又不行。此时的父亲,一定左右为难。想象一下,父亲在擦这个k字的时候,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d【课件出示】小练笔:学着作者的样子描写一下父亲的表情、动作来写一写父亲擦去k字时的情景。
e反馈
a学生反馈。
b【课件出示】父亲满脸通红,额上冒着一层细细的汗珠。他呆呆地凝视着那张彩票,颤抖地拿起桌上的橡皮轻轻地擦着那个代表汽车是库伯的的k字。可是,他始终不能擦去05102右上角的那个k字。
c评一评,他哪个地方写得好。
d加上一些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词语,就更加让人体会到了父亲当时的左右为难。齐读再现
四、领悟“诚信”之美,理解重点句子。
1、 当道德的天平出现时,父亲曾经左右为难。但是最后,父亲选择了什么?
板书:天平
2、你们有没有想过,父亲虽然失去了一辆梦寐以求的车,他得到了什么?
板:诚信
3.、这正如母亲所说,我们一起读:
?课件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a你们觉得,财富包括哪些东西?老师从字典中查来关于财富的解释。齐读
?课件出示】财富:有价值的东西。有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b此处,“财富”指的是——精神财富。很多时候,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可贵。
4、所以,作者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齐读
?课件出示】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五、总结下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学习了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文中还写了“我”的情感变化,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把车还给库伯后全家人又会有什么表现呢?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到底还隐含着什么样的意义呢?咱们下一节课再探讨。
三四年级语文教案篇7
课文简析:
课文记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经历27年编写《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受父亲的影响,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立志行医。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李时珍偷偷地学习行医的本领,22岁开始行医。
第三部分(第3、4、5自然段)写李时珍用了27年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编写出了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第3自然段写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第4~5自然段写李时珍编写药物书的经过和结果。
第4自然段写李时珍为了编写药物书,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
第5自然段写李时珍整整花了27年的时间,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
这一段文章运用具体数字,说明《本草纲目》确实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27年”突出了编写这部书时间之长;“100多万字”“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突出了这部药物书字数多,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药物种类齐全。而这些数字,又会引起读者的思考:完成这部书,李时珍得付出多少精力啊,得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进一步说明《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全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李时珍以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学会12个字以及新词,认读5个字。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体会文章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
教学重点: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查阅资料:李时珍人物简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习12个生字(含一个多音字“累”)以及新词,认读5个字。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概讲了什么。继续练习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部分生字。
设计理念:从整体把握了课文;培养学生自学和预习能力。
一、课前预习:
1、本课生字较多,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书写前注意仔细观察字的结构特点,通过组词练习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找有关介绍李时珍的资料或介绍他采药、编书的故事,并读一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熟悉字音和字型
读后问:你认识了哪些新的生字,请你用自己的识记方法介绍。
师指导生字:可以通过形近字比较的方法加以区分:如“较—郊、编—遍、纲—纲、尝—常、缺—决、载---栽、验---检”;“累”多音字的学习;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读书,并随时指导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思考:简要说说这课文写了什么?如何分部分?(分清层次、概括内容)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受父亲的影响,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立志行医。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李时珍偷偷地学习行医的本领,22岁开始行医。
第三部分(第3、4、5自然段)写李时珍用了27年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编写出了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第3自然段写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第4~5自然段写李时珍编写药物书的经过和结果。
第4自然段写李时珍为了编写药物书,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
第5自然段写李时珍整整花了27年的时间,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
5、生汇报学习结果
师:课文记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
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经历27年编写《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
三、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作业
1、抄写字词。
2、练习读书,达到流利。
第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
教学重点: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设计理念:在理解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品质,读出体会。体现课内外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李时珍有哪些了解?”
二、细读课文。
紧扣课后习题1引导学生直接插入课文重点段落,学习理解课文。
1、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1)找到相关段落默读思考,找出原因并加简要批注:如“不全、不祥、有误”;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这样一部内容不全、记录不详细、甚至有错误的药物书,会给医生看病带来怎样的后果?(生说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呀!旧的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准。李时珍决心编写一部比较完善药物书。你怎样理解这里的“完善”?
从李时珍的想法中可以看出他处处为病人着想,认真负责,医德高尚。
(3)李时珍重新编写药物书,造福社会的信念是多么坚定!体会着把这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
2、师:李时珍为了重新编写药物书,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1)读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可以知道?大家都来读读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找到他所做的准备:积累经验、各地采药、访问有经验的人。他“不但在治病时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个地去采药。”“不但……还”表示意思更进一步,重点在后半部分。这一用法引导学生通过重音读出体会即可。
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他在做准备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读体会、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结合“不怕……不怕……走遍……好几天……亲口品尝……上万里……千百个”这些词,再说说体会、想像困难、读出体会中感受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坚持不懈的。
(2)有感情地读读全段。
3、师:李时珍历尽了千辛万苦,做好了写书的准备,回到老家开始写书。
出示句子:(他整整花了27年,……一百多万字……一千八九百……)
让学生结合这些数字,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进一步体会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
4、回顾全文,想一想:《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资料说。
重点指导数字说明法:这一段文章运用具体数字,说明《本草纲目》确实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27年”突出了编写这部书时间之长;“100多万字”“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突出了这部药物书字数多,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药物种类齐全。而这些数字,又会引起读者的思考:完成这部书,李时珍得付出多少精力啊,得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进一步说明《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全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三、作业
1、课后:写出这课文的读后感。
2、运用数字说明法介绍一种事物。
三四年级语文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实验教具
录音机、磁带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交流汇报
4.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