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写范文网 >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实践教案5篇

教案是我们教学质量的关键保证, ,我们在制定教案时考虑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会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三年级实践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实践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实践教案篇1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23~124页。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称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测量、计算等知识的能力。

2.经历测量、计算、设计、选择方案、探讨交流等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渗透审美教育,环保教育。

【导学过程】

一、观察自己的教室(或参观其他教室)

1笨唇淌

教师:同学们长时期在这个教室里学习,想仔细看看它吗?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情况。

学生独立观察后向同伴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发现:

学生1:我们教室墙壁旧了、脏了,抹也抹不干净。

学生2:我们教室窗户没窗帘了。

学生3:我们教室地板有的地方坏了。

2苯涣

教师:同学们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觉得我们的教室怎么样?

学生4:旧了。

学生5:不太美。

教师:想不想美化我们的教室呢?(想)

教师:怎样美化我们的教室呢?

二、获取美化教室的相关信息

1笨词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醒学生可看书122~123页,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2苯涣

学生1:老师,我看了书,看了我们的教室,发现需美化的地方有很多,如:讲桌、窗户、墙壁、地板等,这么多地方,怎么办呢?

教师:对呀,怎么办呢?大家想想办法吧!

学生2:一些美化讲桌,一些美化墙壁,一些美化窗户,一些美化地板。

教师:你的意思是说先分组,再每一组负责美化一处,对不对?

学生2:对,这样节约时间,而且还可比比看哪组美化得好些。

教师:大家认为呢?学生:行,就这么办。

三、分组设计美化方案

1比范美化的处??

以自愿组合为原则,个别学生由老师协调安排,然后协商定出每组负责美化的处所。

2碧教置阑方案

以组为单位探讨美化的方案。动手测量前强调分工合作:谁测量,谁记录,怎样计算等。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测量要准确。

设计方案时,提醒学生:可参考书上提供的信息,也可参考自己在电视、报纸、杂志、网上等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提醒学生可看书122~123页,从而获取相关信息。

3.提出购买方案

包括在哪里买、单价、总价、质量怎样等都应作出具体建议。

4.写方案

让同学根据自己的购买方案,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写出方案。

5.交流、点评方案

其他同学点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设计方案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可修改。在自评、同学评、师评中渗透美育教育、环保教育、消费观教育,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体验创造的乐趣、合作的乐趣,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四、修改、完善方案

教师:刚才展示了方案,交流了方案,想调整修改吗?

给出时间让他们修改。如有不想修改的小组,可让他们检查方案,看看有无算错的地方,以便及时纠正。

五、小结

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之后提出课后建议:看看自己的家里需怎样美化,给父母提出美化建议;看看居住的小区或小院需怎样美化,给居委会或邻居提出美化建议。

小学三年级实践教案篇2

活动内容:

调查身边的生活垃圾的种类、统计家庭中产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数量。

教材简析:

该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量与计量和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之后安排的。除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调查、统计的活动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整理、分析数据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的有关计算、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了解可以再利用垃圾的用途和价值,认识到变废为宝的重要性。

2.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3.通过调查、统计、学会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班的垃圾桶。垃圾好吗?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制造生产出一些生活垃圾,这该怎么办呢?

3.这个周,我们就一起来开展一个“变废为宝”的活动(出示课题)

二、实践活动:

(一)组织学生搜集资料,从不同途径调查生活垃圾的`种类,了解哪些可以再利用,完成统计表:

垃圾的名称

能否再利用

(二)调查家庭中产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的数量,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推算:

可以再利用垃圾名称

数量

(三)交流调查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认识变废为宝的重要性,讨论垃圾的处理方法。

三、活动小结:

在这次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三年级实践教案篇3

教学内容:

第68-69页例1、例2,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材料:

投影片,口算卡片。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13×3=答案20×4=答案50×6=答案300×2=答案210×4=答案160×1=答案

2、32×3读作( ),3×32读作( )。

3、20×4这道算式表示( )。

4、9乘6可写成( )×( ),还可写成( )×( )。

5、计算(指名板演)

6

×7

------------

42

3

×5

------------

15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习“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1、出示例1,计算31×2。

问:31×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

(1)学生口算31×2=?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31×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3)讲解算法:列出竖式,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31

×2

------------

62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3”遮住,便成了□ 1,1乘以2得2,表示2个一,写有积的个位上,即与2对齐的横线下。

□1

×2

------------

2

b、露出遮住的“3”,引导学生想:用2乘被乘数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6乘以10,表示6个10是60即是60。)板书:

31

×2

------------

62

--------用虚线写0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62。

2、教学例2,计算231×2。

(1)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道题列竖式应该怎么算?

(2)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边写边说计算过程。并请2个学生上台板演。

(3)1个学生说计算过程。

231

×2

------------

462

4、小结:象今天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应该怎么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

2、填空。请同学们根据因数,填出积。

3、文字题。学生自己读题,列式解答。

4、应用题。

(1)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列式解答。

5、聪明题:□里填几?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小学三年级实践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搭三角形,进一步认识三角形。

2、能根据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将三角形进行分类。

3、知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将三角形分类。

2、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你能在这些图上找到什么?

2、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归纳总结。

(一)搭一搭

1、小组合作搭三角形。

2、说说你搭的三角形选用了3根怎样的小棒?

学生交流,全班反馈。

3、质疑:为什么这三根小棒你不搭了?

学生感悟:两条边的长度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才能搭成一个三角形。

4、这么多的三角形,你们准备怎么给这些三角形分分类呢?

5、揭题:三角形的分类。

(二)分一分

1、小组讨论:如何将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全班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①出示概念: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②介绍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另外一条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两条腰所夹的角叫做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腰与底边所夹的角叫做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3、认识等边三角形

观察其余两组三角形,分别问:这些是等腰三角形吗?

介绍:像这样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4、揭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5、介绍不等边三角形。

这些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我们称它不等边三角形。

6、小结: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又包括等边三角形。

三、运用性质,巩固新知。

1、找一找。

在横线上写相应的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猜一猜。

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请你猜猜另一条边的长度是多少?(如果是等边三角形呢?)

3cm5cm

3cm

5cm

()cm

3、画一画。

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写出各部分的名称。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实践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的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市与农村的交界地,学生大多数来自工薪阶层的家庭。学校从20xx年就加入到“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课改实验中。课改年级成立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课题实验小组,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验教师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前已经对小数的'意义、特征有所了解,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商店里逛一逛。

(二)新课

1.活动一:判断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教材第4页)

师:三个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价钱怎么样?(复习小数的意义与读法)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出的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办法。

(3)请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t;5??1元。”

②有的可能说:“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4.9元t;5.1元。”

③有的可能说:“整数4比5小,所以4??9元t;5.1元。”

……

在讨论过程中,只要学生的说法是对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提的数学问题,并请对方说出解决的方法。(3)请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②也有的学生说:“奇奇文具店的铅笔盒和尺子比,哪个便宜?”

③当学生说出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时,教师应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2.63元2.36元2.65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元t;2.63元t;2.65元

3.活动三:试一试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4页的第1题。

(2)把问题引申,先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写出小数,再进行小数大小比较。

(3)试一试的第2题,教师巡视,找出学生易犯错的题,说一说原因;或者让学生每人自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师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组工作总结参考7篇

小学三年级组工作总结8篇

我的老师小学三年级作文7篇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推荐5篇

三年级花的学校教案7篇

三年级上册哆来咪教案通用8篇

三年级上册哆来咪教案7篇

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参考7篇

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8篇

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参考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036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