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内容生动有趣的教案才能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撰写教案的目的是用于课堂教学,会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舞蹈课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舞蹈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特点,能通过动作表现音乐强悍、有利的气势,体验男子汉的威武和强壮。
2、了解方阵舞的基本特点、学会利用地上的标记保持队列队形的整齐。
3、能在舞蹈中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活动准备:
1、《男儿当自强》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教师按幼儿人数在地面上贴点,每个点子间的距离大约一米。
活动建议:
1、教师组织幼儿采用模仿解放军操练的游戏形式,感受音乐的'气势。
2、引导幼儿学习方阵舞的基本动作。
(1)请幼儿按照地上的圆点站成方队,教师告诉幼儿:右脚踩在点子上,左脚向旁边跨一步,比肩膀宽一些;双手掐腰。提醒幼儿在点上做动作才能保持队伍的整齐。
(2)教师随音乐完整的示范一遍动作。
(3)教师示范,帮助幼儿学习马步,弓箭步的动作要领。
(4)教师哼唱,教幼儿完整的学做两遍动作。
3、鼓励幼儿探索 90°转身的方法,并掌握音乐的旋律做转身的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并掌握并转身的方法,请个别幼儿示范:右脚不动, 左脚向前跨一步,身体向右转。
(2)教幼儿学习听口令,“一二三四”,在第四声时转身的动作。
(3)练习听“咚咚咚咚”;在第四个“咚”时转身的动作。
(4)练习听音乐,在第四个“咚哒咚哒“时转身的动作。
4、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分别朝三个不同的方向完整地做动作,并用暗示性语给幼儿动作提示。
5、教师指导幼儿随音乐加上‘嘿’的叫喊声集体表演,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大班舞蹈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欢快的情绪与节奏特点。
2.能够有控制地用身体动作和乐器表现音乐的节奏及内容。
活动准备
打字机图片及视频、碰铃、《键盘的舞蹈》cd、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1.通过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的对比欣赏,初步感知《打字机》这首乐曲欢快活泼的风格。
2.完整欣赏,引导幼儿通过打自己图片和视频了解打字员的工作场景,理解音乐的内容。
3.尝试用动作表现乐曲情绪和节奏。
(1)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打字员的动作并尝试用拍手表现出“叮”的声音,初步感知音乐的难点。
(2)出示节奏谱,借助语词准确感知并读出节奏。如:哒哒哒哒哒哒。
(3)边看图谱边听音乐,准确用拍腿、拍手的动作表现音乐节奏。如:拍腿拍腿拍腿拍腿,拍手,可反复进行练习。
4.尝试有控制地用乐器表现音乐。
(1)出示碰铃,引导幼儿控制乐器音色来表现“叮”处的节奏。
(2)幼儿听音乐边看节奏谱边尝试用碰铃的短音的表现音乐中的“叮”。尝试有控制地演奏乐器。
(3)加入键盘,幼儿分角色配合练习演奏:一组演奏碰铃,一组用键盘表现打字节奏。可交替演奏。
出示小鸟图片,引导幼儿送“小鸟”回家,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小鸟图片粘贴在大树上。
大班舞蹈课教案篇3
设计意图: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韵律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能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孩子到了大班,有了一定的“舞”的艺术表现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有了较大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在不断完善。特别喜欢自己探索、创造,并有一定的表演欲望。因此,我根据大班孩子的特点设计了这个以幼儿舞蹈为主的综合艺术活动。活动融合了手工、动作、舞蹈、即兴创编、画舞谱,还有本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和体验的内容。对于大班的孩子,不要求舞姿,只要通过探索-发现、操作-尝试、感受-体验、即兴-创作等活动来品味“舞”的愉悦。
安排的活动流程为:准备活动——探索、发现——结伴创编——展现欣赏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彩纸表现的可能性,尝试“画”简单的舞谱。
2、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对合作表演产生兴趣。
3、体验飘逸和“舞”的愉悦。
二、材料及环境设计:
1、录有欢快本民族音乐的磁带一盘。
2、彩色皱纹纸、竹筷若干。
3、小脚图谱、小剪刀、胶布等。
4、为幼儿提供能自由活动的较宽松的空间。
三、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律动“会跳舞的小脚”
① 幼儿和教师一起自由地随音乐节奏跳出各种舞步。如:
走、走、跳跳跳;蹦蹦蹦、扭、扭等。
② 请个别幼儿表演刚才的舞步。
③再听音乐让自己的小脚跳起来。
(评析:这一环节,不仅调动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舞者”的角色,而且两次随乐让自己的小脚动起来,使幼儿熟悉了本次活动所用的本民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下一环节的活动打下基础。)
2、探索、发现活动
师:“除了我们的小脚会跳舞,还有什么也会跳舞?”
(小手、眼睛、头、花、手绢等,鼓励幼儿边说边用动作表演。)
① 出示彩色皱纹纸。
师;“它也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起来?”
幼儿讨论、尝试,同时播放音乐。
(评析:熟悉的音乐,增加了幼儿“舞”的兴致。)
② :“你们的彩纸都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得更美。”
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想出各种办法把彩纸制作成更飘逸的彩带等。
③ 放音乐,每位幼儿一或两根彩带,尝试在空中挥舞可以
画出多少种图形。
师:“听着音乐,快让你的彩带跳起来吧。”
(评析:教师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
境,使孩子通过自我尝试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
④请幼儿在实物投影仪上画出彩带在空中挥舞的图形。
a.教师示范:“我的彩带刚才是这样跳舞的,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
b.幼儿画舞谱。
⑤集体边看舞谱边随音乐挥动彩带。
3、结伴创编
①彩带与脚配合跳舞
“你的彩带会和好朋友小脚一块跳舞吗?”
②幼儿自由组合,创编舞蹈
“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用彩带编一个好看的舞蹈。”
(评析:教师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
既尊重个体发展,又注重群体合作。使孩子学会分享合作的喜悦。)
4、展现欣赏
游戏“大舞台”。
(1)、幼儿到前面老师布置的舞台上,表演自由创编的舞蹈。
(2)、欣赏教师表演的手绢和扇舞,感受中国民族舞蹈的美。
大班舞蹈课教案篇4
活动前评析
舞蹈《千手观音》是一个由壁画产生灵感,从而将静态艺术转变为动态艺术的创作,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让人赏心悦目的节目,不管是舞台的布置、灯光、服装、饰品还是演员优美的舞蹈动作,都给人带来一种震撼美。特别是舞蹈中的动作造型更是有利于大班孩子主动的参与,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受到熏陶,唤起孩子好奇心和表现欲,引起共鸣。由于参加表演的都是残疾人,他们克服了种种身理上的困难经过三年的反复编排和排练,共同努力的集体团结合作,更是值得孩子们学习。
活动目标
1、欣赏古典舞蹈,初步感受舞蹈中的美。
2、探索舞蹈动作的特点并尝试多人合作表现舞蹈。
3、体验欣赏合作表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千手观音》碟片、多媒体。
活动过程实录
一、初次欣赏舞蹈,感受舞蹈的美。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看的舞蹈,请小朋友看一看、听一听这段舞蹈什么地方美?
幼儿观看舞蹈片段。
师:刚才听小朋友边看录象边说,好多人都看过了,这是《千手观音》,春节晚会上的舞蹈。美吗?哪些地方美?
幼:手的动作
师:初了动作,还有美的地方吗?
师:你觉得他们穿得服装美吗?还有美的吗?刚才我们看到他们身上一会是红的,一会是绿的,那是什么美?
幼:灯光美。
师:那你们觉得音乐美吗?
:我们看了《千手观音》的舞蹈,发现这个舞蹈的动作、服饰、灯光、音乐、道具都非常的美。
二、再次欣赏舞蹈,探讨舞蹈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作。
师:我们再来看一遍,你觉得这里有哪些好看的动作?你最喜欢哪个动作?
师: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动作做给小朋友看看?
幼儿“兰花指”并示范动作,幼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师:我们小朋友来试一试、学一学他的动作。
师:我看出来了,好多小朋友都想试一试,现在就请小朋友到前面找个空地方做一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教师:老师现在要考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只能看到一个人的脸,而能看到很多人的手呢?
幼儿议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这说明一个问题,他们的队伍很整齐,很直,象一条线,但是他们手的位置不一样,有的手低,有的高,还有的更高。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一遍我们要看他们的手有哪些神奇的变化?播放录象,在有手部动作造型的地方暂停:这些手的动作象什么?
幼儿依次欣赏一只手、两只手的动作。
师:我们来数一数有多少人在跳舞?(21人)。他们的动作一样吗?象什么?
幼:像打开的翅膀;像半圆形;像打开的扇子;像转动的风车。
三、幼儿分组,尝试多人组合表演舞蹈,体验合作的快乐。
师:我们又欣赏一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请小朋友找自己的好朋友(两个人)做四手观音。
师:两个人难不倒,三个人怎么样,再找你的好朋友试一试。
幼儿尝试。
师:只能看到一张脸,6只手。三个人的手有高、有低。
播放音乐,幼儿尝试五个人合作跳舞。
师;老师准备了一个小道具,请第一组的小朋友来表演。
欣赏第一组的小朋友表演,教师:我们来看看他们做了一个什么造型?
师:刚才我们做了五人一组的观音,现在我们按照刚才进教室的队伍(一条直线)站好,面向大镜子一边看一边跳。
师:你们的舞蹈美吗?你知道跳舞的这些演员是什么样的人吗?“聋哑人”,那我们回去也好好地练,然后跳给弟弟妹妹们看,好吗?
大班舞蹈课教案篇5
教材来源:
该教材设计来源于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在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中的运用。通过设计此活动,用身体来体验春天、感知春天,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学上遵循“参与性”,让幼儿主动的自然的去感受、体会舞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景物、事物美的方面。
2、能用律动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自己的情绪或自然界的情景,愿意在活动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1、录音机。
2、春天的音乐。
3、小星星(奖励贴)。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与幼儿谈话交流,引出关于春天的话题。
2、用“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的语句节奏型让幼儿说一说记忆里、经验里的春天,并用身体模仿自己说出的景物、事物的样子。
(二)对幼儿进行分组。
要求幼儿把自己用身体模仿到春天的景物与事物,按顺序以小组的形式在音乐里展现。
1、要求一,让每组幼儿以讨论的形式,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把自己想到的关于春天事物的肢体动作串联起来。
2、要求二,鼓励每组幼儿做的动作越多越好,并对做的好的小组使用奖励星进行奖励。(此奖励每组幼儿都有,教师以数量多少按照每组完成情况来进行奖励。)
3、要求三,每个动作以一个八拍的节奏来变化。
(三)教师巡回指导每个小组。
(四)作品展示。
播放音乐,根据一个八拍的节奏变化动作,教师可在一个八拍结束时提示每组幼儿变下一个动作。
(五)小结。此活动的优点与不足,鼓励幼儿多观察与发现身边事物与景物的变化。
活动延伸:
可在下次活动中以绘画的方式来感受春天。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恐龙大班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