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将教案制定好,只有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所写的教案才是有价值的,会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物理32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物理32教案篇1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
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
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
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
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
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物理32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学重点: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木块2个,石块2个,量筒,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二、新课讲解: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x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x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x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x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物理32教案篇3
一、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中比较难以讲好、学好的一节课,即使在高二,教师讲好这一节课依然有很大的难度。尽管高二教学中有左手定则来帮助判断推理,学生听完课想顺利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也还有困难。所以本节课我想调动更多有用的感性的手段来协助,增加操作性,降低理性要求,减小难度,使学生更顺利的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第一,要紧紧地顺着《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现象,得出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方向与两个有关因素来判断。
第二,着力点在于认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只能摆动,不能顺利转动的冲突,发现摆动原因,并找到顺利转动的改进方法。
第三,利用作简图方法让学生自己体会理解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是如何在换向器的作用下变换的。
二、教学思路:
①实验:通入直流电的导线(简单线圈组)在u形磁铁中受到一个力的作用不同作用;
②总结结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③练习巩固;
④模拟电动机的工作转动半周后摆动,找原因,想方法;
⑤换向器变换线圈内电流方向,使线圈持续转动下去;
⑥真实电动机的结构,换向器的作用,电动转动快慢、方向,如何改变。及常见故障。
三、教学过程:
1、演示实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从最简单的通入直流电的导线(简单线圈组)在u形磁铁中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开始,让学生认识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实际上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而不是对线圈的作用;
改变电源两极接线,变换导线(简单线圈组)电流方向,则它们在u形磁铁中受到相反方向的作用;
调换磁极方向,导线(简单线圈组)在u形磁铁中受到另一个力的作用。而这个力跟第一个力的方向一样。由此总结出结论如2。
2、结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两个因素有关。两个因素只改变一个,力的方向必然改变;两个因素全部改变,方向则必然不变。
接着介绍简图法,让学会用简图表示通电导线的剖面图,即电流流入和流出的剖面图。并利用它们来表示刚才实验中的各个现象,受力的对应情况。结合已经总结的两个因素,进行下列练习。
练习1:如何判断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方向,从而能够推断通电导体或线圈的各段在不同条件下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方向如何改变。
练习中的磁场、导线通电情况与后面的电动机剖面图情况一致,为认识电动机做准备。并指出(2)是电动机转动中重要位置:平衡位置――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而(1)的受力情况很有利于转动称为启动位置。
3、利用课件展示模拟电动机。
先根据磁场、导线通电情况剖面图判断电动机的转向,接着进行模拟演示,认学生了解这样的电动机只能摆动而不能转动。如下图:
课件:
版图:
结合课本插图
将这个线圈在启动位置、平衡位置、以及再转过大约90度的三个位置画出来,与学生一起分析线圈的受力与速度的关系,找出摆动的原因:前半周能转动是受到一对动力作用而不断加速,后半周减速并回摆是受到一对阻力的作用。
这种电动机的优点:①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来回摆动;②摆动范围可以控制;缺点:不能持续转动。
应用:①电流表的表头。②音乐教师教学中的节拍器。③各种摆动玩具。
要想制成一个能持续转动的电动机,就要去除助力,或变阻力为动力。如何实现?大家展开讨论。
有同学就联想到前几天布置的作业――自已制作的自制电动机,一端转轴油漆全部刮去,而另一端,只刮半周的情况。如果不留半周,
电动机将一直通电,前半周动力,后半周阻力而来回摆动。留半周就让线圈自动在后半周断电,去除阻力,线圈由于惯性自动转过去。因此,可以用第一种方法是:①后半周断电。
当然,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有关因素,还可以用第二种方法是:②只变换线圈内电流方向;第三种方法是:③只变换磁极。
以上的三种方法中最好的是③,这需要一个特殊的装置:换向器,它的结构是两个金属半环,中间留有间隙,彼此绝缘;还需要两个电刷与之配合。但是,换向器是随线圈转动的,而电刷是和定子固定的。工作原理是:换向器随线圈转动。主动在越过平衡位置后切换电刷,使线圈内电流方向改变,阻力就变成了动力。同时与学生一起用简图分析换向器如何进行变换线圈内电流方向的练习。如下:
结合课本插图
总结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入直流电的线圈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转动,线圈在越过平衡位置时,换向器切换线圈中的电流方向,阻力变成动力,使线圈持续转动。
真实电动机的结构,换向器的作用,电动转动快慢、方向,如何改变。对直流电动工作中的常见故障有初步的认识。
4、电动机模型的工作
展示实物电动机模型,展示部件与构件。
结构:部件:定子、转子。主要构件:线圈、换向器、磁体、电刷
演示电动机变快的方法:调节电源电压,电压增大时,电动机转动加快;换用强磁场,电动机转动加快。除此以外,更多匝数的线圈、加轴承等。改变电源方向,电动机的转向变化;改变磁场方向,电动机的转向也变化。
影响快慢的因素有:电压;磁场强弱;线圈匝数;阻力大小等。
影响转动方向的因素有:电流方向;磁场方向。
作业:报纸-周报第三版
四、板书设计
162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物理32教案篇4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本节阐述了有关燃料的热值,热机效率等物理概念,还涉及了科技发展史(热机的发展),生物,化学知识(酸雨的构成和生物的影响),环境保护(大气污染)等方面的资料。经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所以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提高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
?教学目标】
1、建立热值概念。明白热值是燃料燃烧放热的特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见燃料的热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2、了解热机效率。明白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明白能够怎样提高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所在。
3、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简述热机的使用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不良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明白在利用热机构成的环保问题。
?教学难点】
热机效率的理解,并能用热机效率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而燃料的燃烧正是这一的主要途径。下头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
(1)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并放出热量;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变为内能的过程。
(2)介绍燃料种类(固体、液体、气体),
(3)举例说明不一样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不一样。
新课教学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符号:q
(1)单位:焦千克。(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3
(2)热值的物理意义:干木柴的燃烧值是1、2×l07焦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2×l07焦。
(3)公式:q=q或q=q
(4)例题:计算4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析:从热值表中查得柴油的热值是q=3、3×107g,则q=q=4g×3、3×107g=1、32×108
二、热机效率。
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1)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学生分析图的热机燃料燃烧能量走向示意图讨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
三、环境保护。
1、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1)废气污染(co、so、酸雨),
(2)噪声污染。
2、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
(1)改善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
(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
小结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难题也就变得不难了,就必须能使天更蓝、水更清。
?板书设计】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1)符号:q
(2)单位:焦千克。(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3
(3)热值的物理意义:
(4)公式:q=q或q=q
二、热机效率。
三、环境保护。
物理32教案篇5
一、 知识教学点
1、 知识功的原理
二、 能力教学点
1、 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2、 动手实验能力
3、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四、 重点及解决办法
功的原理,第三册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五、 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
六、 教具准备
投影片 铁制大滑轮一个 塑料小滑轮28个 杠杆一根 钩码28套 定滑轮一只 细线若干 弹簧秤28个
七、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
片一:
我们的目标:
1、 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讨论)
讨论后得出:
(1) 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
(2) 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
(3) 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
3、请大家思考: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
片二: 片三
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 所以不省功)
可以省距离 (但费力 所以不省功)
使用简单机械
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同样不省功)
片四 片五(做成覆盖片)
二、 新授
1、那么,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比,两者大小是否一样?或者说,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下面我们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实验,完全下列表格:(投影六)
实验次序
钩码重(牛)
弹簧秤示数(n)
钩码提升高度(m)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动力对机械做的功w1(j)
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w2(j)
四、课堂练习(投影九)
1、 功的原理内容是什么?
2、 既然任何机械都不做功,人们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呢?
3、 判断对错: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功 ( )
b、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省一半功 ( )
c、使用机械不能省功,但一定省功 ( )
d、省距离的机械一定费力 ( )
e、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因此使用机械是无益的( )
f、功的原理只适用于自重和摩擦不计的理想机械 ( )
g、要把20n的物体举高1米,不论使用何种机械都不省功,动力做功至少20焦。
完全投影片五,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加深使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的理解。
4、 一人用一根轻质杠杆将重为500牛的物体举高时,做了250焦的功,求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作业1、2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