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都会将教案制定好,教案是教师们在工作前需要写的,会写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教案西瓜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西瓜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图片内容,感受故事活泼快乐的情趣。
2、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积极参与讲述活动,能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仔细观察,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知道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引题:甜蜜的意外。
一、《蚂蚁搬豆》导入。
(1)教师:歌曲中小蚂蚁发现了什么,那今天小蚂蚁又发现了什么呢?
(2)出示大西瓜画面(p1)提问:他们看见了一块怎样的西瓜?如果你是蚂蚁,你最想怎么做?(p2)(引导幼儿模仿吃西瓜的动作,形容西瓜的味道。)二、理解内容:困难重重。
(一)艰苦的奋斗。
出示吃剩下西瓜的画面(p3)提问:
(1)蚂蚁们一下子就吃饱了,可还剩那么多西瓜,怎么办呢?你猜蚂蚁队长在说什么?(幼儿简单讨论,引出搬回家)(2)连续播放p4、p5、p6、p7,最后四副一起定格p8,提问:图片上的小蚂蚁是怎么搬西瓜的?他们用力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合适的动词,并模仿相应的动作。)小结:蚂蚁数量太少,力气又小,即使非常用劲也搬不动大西瓜。
(3)人少搬不动怎么办呢?出示蚂蚁队长叫帮手的画面(p9),提问:队长急急忙忙是去干什么?(引导幼儿猜测叫帮手、拿工具等各种可能性。)(4)出示许多蚂蚁一起搬及用棍子翘西瓜的图片(p10、p11),和你们想得一样,蚂蚁叫来了许多朋友,也用了工具,可是西瓜搬动了吗?
小结:西瓜实在是太大了,看来光靠人多没有工具是不行的,靠工具整块搬也是行不通的。
(5)那还有什么好办法呢?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蚂蚁们想想办法。(引导幼儿想出分工合作,把西瓜分块搬的办法)怎么分工好呢?用什么办法能把大西瓜分成小块、用什么办法搬既快又省力?(幼儿分组讨论)(6)幼儿讨论后出示蚂蚁分头行动的图片(p12、13、14),提问:图片上的小蚂蚁们用的办法和你们想的一样吗?它们是怎样分工的?想了什么办法搬运西瓜?(幼儿讲述后学学小蚂蚁铲西瓜、背西瓜、抱西瓜等有趣的动作)三、完整欣赏故事。
(1)演示ppt,教师完整讲述故事。(p1~p14),给幼儿较完整的感受。
(2)提问:为什么一开始小蚂蚁搬不了西瓜,后来却成功了?
小结:小小的蚂蚁终于搬走了大大的西瓜,我们小朋友只要肯努力、肯动脑筋,和朋友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
四、讨论:有趣的西瓜皮。
(1)肉都搬走了,还剩下西瓜皮有用吗?(出示西瓜皮图片p15,幼儿讨论)(2)看看蚂蚁们是否和你们想的'一样,它们又把西瓜皮做成了什么呢?
(3)出示滑梯图片p16,“哈哈,这是蚂蚁的西瓜滑梯,真是太好玩了。
活动反思: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性的图画书。漫画似的夸张,和简单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它只讲了一群蚂蚁是如何将一块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分割、搬运、带回蚂蚁窝,并最后用西瓜皮做了个滑滑梯的小故事。在活动中,通过多种疑问给孩子许多悬念的情节线索能有效引发孩子们大胆联想,能使孩子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整个活动孩子们始终能保持情绪愉快、情感投入、思维活跃。在幼儿的经验中,蚁和西瓜这两个在大小上有极大区别的两种东西会发生什么事情?蚂蚁会把西瓜怎么办?最后又回怎么办?这些个疑团一直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激发着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始终保持着对图书的阅读兴趣。
本故事共有14张图片,利用课件形式展开引导孩子想象、猜测蚂蚁会怎样把西瓜搬走?并来学学蚂蚁搬西瓜的动作,“一个人的时候怎么搬?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三个人搬的动作时怎么样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和孩子亲身的体验,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较好,了解了蚂蚁搬西瓜的全过程,感受到了故事有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目标基本达成,并且,在我的提问,孩子们也学会观察图中细微细节,感受蚂蚁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乐趣。
中班教案西瓜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2、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认识西瓜,了解西瓜的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讨论西瓜的外形特征
1、西瓜长的什么样?
2、想个什么好办法,让我们大家一起变成一个大西瓜?
(二)手拉手变成大西瓜
1、变成一个大西瓜。(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
2、变成一个小西瓜。(幼儿手拉手,碎步朝圆心走,变成小西瓜)
(三)游戏切西瓜
1、幼儿围成圆圈,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与此同时,教师边走边有节奏地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儿歌念完时,教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手放开,拉着其余小朋友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此时,大家做吃西瓜状。然后,游戏继续开始。
2、游戏进行若干次后,可由幼儿来切西瓜。
活动反思:
孩子们玩得很尽兴,运动量也达到了小班年龄段的标准,在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兴致很高,活动目标完成得比较顺利。
让小班的孩子明白玩游戏要遵守规则,这对以后小朋友参加其它各项活动都有个前瞻意识,明明白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规则。以后进行其它游戏活动也更顺利。
中班教案西瓜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棉签画"许多子的西瓜"是一节简单有趣的美术活动,西瓜幼儿很熟悉,教育资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现在秋季有西瓜,我就买了西瓜让幼儿观察,同时让幼儿品尝,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这节课重点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难点主要练习拿棉签蘸颜料将西瓜子涂上,保持画面干净整洁。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西瓜的`简单知识。
2、学习用棉签蘸颜料画西瓜子。
3、喜欢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美术的快乐。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西瓜的简单知识。
难点:学习用棉签蘸颜料画西瓜子活动准备:
实物西瓜、图片。颜料、棉签。
活动过程:
一、通过问答方式引入活动。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请你们猜猜它是谁?(看部分西瓜的花纹图片)二、感知西瓜的特征。
1、观察实物西瓜。
这是什么水果呀?大不大?是什么形状的?(整个西瓜是椭圆形的)什么颜色的?(外面的皮是绿色的,里面包着红红的果肉)西瓜的味道怎么样?(甜甜的)2、切开西瓜,进行观察。
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看看,西瓜切开后是什么颜色的?瓜瓤里还有什么呀?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3、请小朋友品尝西瓜。
提醒吃完西瓜,垃圾入篓并擦手。
三、学习用棉签蘸颜料画西瓜子。
(1)儿歌:西瓜大,西瓜圆,西瓜甜,籽儿多,咦!西瓜子哪里去了?怎么办?(边说儿歌边出示教师范画)激发幼儿的绘画意愿。
(2)学画西瓜子,认识绘画工具-棉签,然后示范拿棉签及用棉签画西瓜子的方法,再请幼儿模仿教师进行点画。
这是什么?今天老师要用棉签画西瓜子,请注意看,先蘸点盘子里的黑色颜料,注意不要把颜料弄到小手上了,然后,拿着棉签有顺序的点一下、再点一下。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小手指学着老师的样子点一点。
三、幼儿操作朋友回到座位上,给你们自己的西瓜画上瓜子吧。画完后把你的画拿到老师这里来四、评价请画完的小朋友把画拿到老师这里来,进行评价。小朋友帮西瓜点好籽了,说说你的西瓜想给谁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按一定的顺序画西瓜,画出半圆形切片西瓜。在提出绘画要求的环节,要求太多,与讲解示范重复,没有突出要求重点。指导重难点不突出,在点画西瓜籽可以用棉签,这样幼儿衣服、手指不容易脏,卫生。
中班教案西瓜教案篇4
目标:
1、 练习快跑及近距离传递皮球并会听信号变动作。
2、能积极的参与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学习会听信号变动作近距离传递皮球。
难点:初步掌握近距离传递皮球的要领(传递球时要互相配合)。 准备:平衡木两条、拱形门两个、箩筐两个(内放球类),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队列练习。
2、听口令,做热身运动。(幼儿散点站立)
二、基本部分
1、今天天气很好,小猪们要到外婆家去玩。外婆家很远,要走过小河才能到达。
2、游戏:“小猪过河”幼儿自由尝试过障碍的方法
3.指导幼儿练习“过河”。师:请你们说说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过小河的。
4.大家相互尝试同伴“过小河”的方法。
教师小结:过小河有很多种方法,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三、游戏:西瓜丰收了
1、师:外婆家的西瓜丰收了,今天我们要帮助外婆收大西瓜,好吗?
2、玩法: 幼儿拉圈,听到老师说“开始收西瓜了”幼儿则弯腰传递西瓜。听到老师说“西瓜装上汽车了”幼儿则从胸前传递西瓜。听到老师说“西瓜装上火车了”幼儿从头上传递西瓜。
规则: 要依次传递,并根据老师的信号变换低、中、高的传递动作。
四、玩游戏:“小猪运西瓜”
师:外婆家到了,外婆看见小猪们可高兴啦,说要把好吃的西瓜送给小猪们吃,请把西瓜搬回家吧!
(1)讨论:回家的路很远,如果路上遇见大灰狼怎么办?(外婆说小猪你们看见大灰狼时,要立刻蹲下不动,它就不会发现你们了。)
(2)小猪抱着西瓜穿过小河,把西瓜一个一个运回家。老师扮演大灰狼,当大灰狼出现时小猪立刻蹲下不动,随便乱动的小猪将被大灰狼抓走。四游戏:“切西瓜”
1.西瓜运完了,让我们一起来切个大西瓜尝一尝吧!
2. 幼儿站成圆圈(西瓜),玩“切西瓜”游戏:
3、师:西瓜好吃吗?那我们回家吧
2.幼儿游戏2~3次。
五、结束部分:
1、 总结游戏过程。 音乐〈吃西瓜〉幼儿随着音乐洗西瓜,切西瓜,吃西瓜放松
2、幼儿进行放松整理。
3、师幼共同收拾器材,回活动室。
中班教案西瓜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学会玩游戏“切西瓜”。
2、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3、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准备运动歌曲:马兰花。
2、飞盘。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围成圆圈,做热身运动。(马兰花)
2、请幼儿围坐在操场上(每个幼儿发一个飞盘,以免地上湿),讨论西瓜的特征。(大,圆,绿皮红肉黑子,甜)
3、西瓜甜甜的,可好吃了,你想吃吧?我们怎样才能吃到里面红红的西瓜肉?(要切西瓜)你会切吗?怎么切?(请小朋友来示范动作)教师总结切西瓜,并带上儿歌:切切切西瓜,切开来,吃西瓜。
4、师:西瓜是大大的,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现在我们变成大西瓜了。
师:有大西瓜,也有小西瓜,你有办法变成小西瓜吗?(幼儿手拉手,小碎步朝圆心走,变成一个小西瓜)
5、游戏:切西瓜西瓜不仅可以吃,还能跟我们玩游戏呢!幼儿围成圆圈,教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则,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西瓜,切开来,吃西瓜。”教师边走边有节奏的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儿歌念完时,教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手放开,拉着其余小朋友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在圆心处放一个飞盘,提示切开的幼儿往飞盘处跑)教师示范过了让幼儿来切西瓜。
6、放松活动。
带领幼儿在游戏结束后飞回教室休息。
活动延伸:
在幼儿熟练掌握游戏后,适当增加游戏难度,当切到两位小朋友中间的时候让这两位小朋友沿着圆圈朝相反的方向绕圈跑回原位。(可以第二课时让孩子这样玩)
中班教案西瓜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椭圆形的形状特点和名称,并能区别圆形和椭圆形。
2、幼儿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椭圆形的物品。
活动重点:
初步认识椭圆形和圆形,能够区分出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如何比较和区分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准备:
圆形,椭圆形卡片每人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见过的西瓜都是什么形状的?(大部分幼儿都会回答是圆形,少许幼儿能够说出见过椭圆形的`西瓜)
2、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两种形状的西瓜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
3、操作体验:让幼儿分别用手触摸自己面前的圆形,椭圆形卡片,并用滚动的方法区分圆形与椭圆形的不同。
让幼儿讨论体验结果,并且进行交流,之后教师提问。
4、教师小结:椭圆形没有边,没有角,扁扁的,椭圆形的物体不容易滚动。
5、玩找图形游戏
将一些带有各种形状的图片混在一起,分成几组,让幼儿以游戏的形式从混乱的图片中区分出圆形和椭圆形,看哪个幼儿区分的又快又准。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手中的画笔,画出圆形和椭圆形的西瓜。
中班教案西瓜教案篇7
一、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向我反应:孩子在吃完半只西瓜后,不停地摆弄西瓜皮,还一个劲地问半圆的西瓜皮可以做什么。我告诉家长这证明孩子有较强的创造欲望,应该为孩子积极的提供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动手、动脑。边向家长介绍就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产生:结合童话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小老鼠吃西瓜》正好适合这个设想。这篇童话通过老鼠种西瓜——想办法吃西瓜——请动物们来喝西瓜汁的情节,塑造了两个活泼有趣、热爱生活的老鼠形象,并证明了一个真理:爱劳动、爱动脑筋和爱同伴的人是快乐的。在幼儿想象西瓜皮可以做什么的同时自己动手将瓜皮做成玩具,最后将操作过程编入故事结尾中。
作品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西瓜之大,老鼠之小,因而产生了老鼠如何吃西瓜的问题,老师将问题投给幼儿,让孩子们寻找解决的办法。以生动有趣的内容给幼儿极大的启示,幼儿可以从中体会到劳动与收获的快乐,意识到大胆想象和创新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友爱和分享的快乐。总之,此活动立志引导幼儿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创新。
二、活动目标
1、感知童话故事结构,尝试在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结尾,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2、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动脑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好品德。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三、活动准备
1、课件《小老鼠种西瓜》
2、西瓜四个、车轮、风帆、橡皮泥、小木棍、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等。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1、教师以提问的方法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注意。
2、讲述第一遍故事,边讲边播放课件。(出现大西瓜和小老鼠在屏幕上,突出西瓜大、老鼠小)
3、讲述第二遍故事,边讲述边播放。(动画型式播放故事基本内容)
4、提问:
白老鼠种的西瓜怎么样?白老鼠怎么想办法吃西瓜的?它和朋友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白老鼠最后是怎样吃西瓜的?它请了什么人来一起吃西瓜了呢?故事里的白老鼠是什么样的白鼠?你喜欢吗?如果你是白鼠,你怎么吃西瓜呢?(想一个跟故事中白老鼠不一样的办法。)
5、教师引导幼儿归纳:白老鼠种西瓜——是爱过去的白老鼠;用吸管吸西瓜汁——是爱动脑筋的白老鼠;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白老鼠。
(二)用瓜皮做什么?
1、向幼儿提供一定工具与材料,鼓励幼儿想象和操作。(小车轮、风帆、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
2、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与能力,兴趣特点分组活动。
①粘贴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想象和添画过程。
②实物操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给幼儿提示、启发教师可启发幼儿用西瓜做汽车、蒙古包的小房子、帆船等。注意提醒幼儿在操作中想象发展简单情节。
(三)想象讲述
在前面阶段活动基础上,要求幼儿为故事想象一个新的故事结尾,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1、向幼儿提问:白老鼠的西瓜吃完了,瓜皮可以做什么?
2、引导幼儿运用个人操作活动的经验编完整的'故事:假定小动物们一起做了一样有用的东西,请你帮他们想一下,然后编入故事。
五、延伸活动
学习歌表演《种西瓜》,感受体验老鼠劳动收获的乐趣。
六、活动反思
一通过活动的实施,感到制定目标还有不足。
在老师指导操作时·个别幼儿讲述故事时,有些幼儿没有仔细倾听,老师虽随机教育幼儿有礼貌的听他人讲述,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培养幼儿有礼貌的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列入目标,老师在活动环节前就会提出要求,效果会更好。
二课件利用率较低。
课件制作的时间较长,但在活动中仅仅只用于作品欣赏这一环
节,使得课件的利用率较底。如果在课件中预设几种故事结尾于幼儿编述结尾后,让幼儿在课件中找到自己理想的故事结尾,完整欣赏新故事。这样使得课件的利用率提高,增加了课件与幼儿的交互作用,又使得幼儿对自己编述的故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三分组活动、操作活动重视个别差异、重视
活动过程。
操作过程中考虑幼儿的不同差异,制定了不同的操作目标,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取操作的经验,对后面编述故事的结尾提供了素材。
四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比较适度。
这里所说的关系主要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主活动与教师参与活动的比例关系。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与主导关系,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发生变化:
1幼儿活动前准备状态很兴奋,加上活动前半部分利用动画帮助幼儿欣赏作品,所以活动的开始教师参与组织成分较少。
2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技能,对幼儿而言,主要有作品的新的语言要求,美工操作等新的技能要求,其中应以语言要求更为重要,难度较大,所以老师对幼儿理解作品、想象讲述中参与组织较多,美工操作组织较少。
3对于天真烂漫的幼儿,最成功的教育方式莫过于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感受到安全,愉悦的情况下,他们的自主探索动机得到激发,并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和探索中,身心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设计教学活动强调要立足于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以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需要为基础,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使幼儿在自主情绪主导下积极参加活动,从中得到全面发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