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准备,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设定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教案的结构清晰,能够帮助教师更有条理地传授知识,下面是会写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公鸡》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公鸡》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大公鸡喔喔叫的游戏中练习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
2、喜欢参加平衡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走平衡时勇敢、沉着的品质。
3、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场地、平衡木做成独木桥,小虫子图片若干(可用积木等替代)大公鸡头饰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情境创设。
——师带上公鸡头饰: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跟着我一起去散步吧。
——念儿歌:大公鸡喔喔叫,走到草地上,扑扑翅膀伸伸懒腰,天亮啦,喔~~~。(老师带着幼儿做动作,一遍模仿大公鸡走,一遍伸伸手,伸懒腰,喔的时候单脚站立。)
——大公鸡肚子饿了,要出去找食物,哪里有食物呀?(河对面)
——原来河对面有许多许多小虫子,大公鸡要过河怎么办?一起走过独木桥。
2.大公鸡找食物,走过独木桥,练习了平衡力。
——那我们要过独木桥啦,注意不要掉到水里去哦。
——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走过独木桥,走的时候可以伸开双手保持身体的平衡。
——来到河对面我们一起吃小虫子。吃饱了,我们要回家睡觉啦。
3.创设情境,出示大灰狼,提高速度再次走平衡木。
——天亮了,我们一起出去找食物吧。
——念儿歌出门念到喔的时候要求幼儿单脚站立不倒下。老师在这个时候说道:听说附近来了一只大灰狼,他准备要吃掉我们,所以我们出去找虫子要轻一点,而且要在他发现我们之前回家,我们该怎么办?(加快动作,比之前要走的快一些)
——幼儿分成组进行游戏,老师扮演大灰狼,在附近徘徊,督促孩子动作加快。
——等到幼儿都回到家里了,大灰狼出来说:“这些公鸡跑的可真快,我一只也没有抓住,哎。”
4.游戏结束,整理游戏材料。
——下次我们再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的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大公鸡》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在故事中感受"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三、活动过程
1.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2.倾听与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
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②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
③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
④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
⑥小弟弟为什么哭了?
⑦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
⑧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3.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
(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总结: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4.活动延伸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反思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本次活动主要有三大环节: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小结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活动的延伸活动则是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教案篇3
设计来源:
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了让幼儿能养成自觉吃饭和良好的进餐习惯,我们开展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讲述活动。风趣幽默的故事,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让幼儿能从自己最熟悉的情境进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倾听故事的乐趣。
2、愿意与教师交流,鼓励幼儿大胆回答问题。
3、理解词组:东瞧瞧西看看,学习复述简单句。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幼儿餐后桌面和地面的图片,故事图片,故事视频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幼儿餐后桌面和地面的图片
提问:这是哪儿啊?地上怎么这么脏呀?这是哪来的饭粒呢?
引导语:“这么好吃的饭掉在地上真可惜!”
2、播放ppt,讲述故事
教师:小朋友,你们平时吃饭掉不掉饭粒呀?你是怎么吃饭的?
出示小弟弟玩具,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个小弟弟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猜猜他在做什么呢?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小弟弟吃饭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大公鸡和漏嘴巴》。
(1)看ppt讲述,请幼儿回答。
教师:这是哪里呀?(院子)教师:院子里都有什么?(小房子、小篱笆、牵牛花、蝴蝶、大公鸡)
(2)讲述故事一、二段后提问。
教师:大公鸡看见什么了这么高兴?你们猜猜大公鸡高兴的时候会说什么?
(3)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的简单句:好运气!好运气!今天碰到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
教师:大公鸡抬头一看,看见什么了?
(4)引导幼儿观察小弟弟的玩具,说出小弟弟的`裤子上有饭粒,衣服上有饭粒,嘴巴上有饭粒。
教师:谁是漏嘴巴呀?
教师:小弟弟是怎么吃饭的?谁能帮助小弟弟想出一个不掉饭粒的好办法?
教师:奶奶是怎么说的?(复述词组:东瞧瞧西看看)教师:小朋友猜一猜这一次小弟弟有没有撒饭粒?那他是怎么吃饭的?
教师:大公鸡找到饭粒了吗?为什么?
3、从头完整的讲述故事。
提问:小弟弟真的是漏嘴巴吗?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是个漏嘴巴?
4、结束部分。
请幼儿说说,平常在吃饭的时候怎样才能不做漏嘴巴。
5、活动延伸。
在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教学反思: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作品的情节内容,了解和丰富对动物和大自然认识。
2.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用清晰连贯的语言完整复述故事。
3.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和体验帮助他人、乐于分享的愉快感受,养成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活动准备:
情景图画(两张);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手偶和头套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两个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公鸡,很高兴认识你们,这是我的好朋友小鸭子。”(出示小鸭子手偶)“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鸭子,我和小公鸡是好朋友。我想请问小朋友们你们没有自己的好朋友啊?
哦~原来大家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啊,今天我们正好带来了一个关于好朋友的故事,小朋友们想听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吧。”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第一遍讲述故事。
(1)刚刚我们听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请问有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啊?
(2)那这个故事里都出现了谁呢?
(3)看来还是有小朋友认真听故事了吗,那老师再考考你们,小公鸡和小鸭子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呢?
(4)嗯,小朋友的记性真好!不过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并没有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呢,是不是没听清故事呢?不过没关系,现在老师再讲一遍,这次请
小朋友们可要好好听了哦!
2.教师借用教具对故事进行第二遍讲述。
(1)不过在老师讲故事之前,老师这里有两个小问题,希望小朋友们能帮老师在故事里去找答案,好吗?
提问:小鸭子会啄虫吗?小公鸡会游泳吗?第二个问题是:它们都是怎么帮助对方的.呢?这两个小问题都听明白了吗?
(2)把《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情景图画按顺序贴在写字板上,出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手偶,开始讲述故事。
(3)刚才老师已经把故事又说了一遍,老师在讲故事之前提的两个小问题有谁还记得啊?(引导幼儿回忆问题并进行思考)有哪位小朋友帮老师找到答案了?
(4)故事里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不是都在对方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了对方呢?你们的好朋友在你们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你们呢?他们都是怎样帮的呀?那如果要是你们的好朋友遇到了困难你们会帮助他吗? 帮助别人之后你快乐吗?嗯,当别人遇到困难我们一定要去帮助他们,帮助了他们之后我们自己也会很快乐。
3.围绕《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开展故事表演活动,让幼儿使用教具大胆讲述故事。
(1)刚刚我们一起听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现在老师想请两个小朋友来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把《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表演一遍。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自由举手)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3)引导幼儿大胆的讲述故事。
(4)对表演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听了《大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是不是知道了小公鸡的嘴巴是尖尖的,小鸭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小鸭会游泳但是小公鸡不会游泳,还有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一定要去帮助他,这样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大公鸡》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跟着歌曲节奏来演唱歌曲。
2、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歌曲的.相关图片。钢琴。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通过谈话“衣服脏了,怎么办呢?”(洗一洗)
2、“用什么洗呢?”(水来洗)。
3、“除了用水来洗,还需要其他东西吗?”(肥皂、洗衣粉)
4、教师总结:小朋友真聪明,衣服脏了可以用水,涂点肥皂或洗衣粉来洗衣服,那你知道大公鸡的衣服脏了,会怎么办呢?
二、借助图片,理解歌词,学习歌曲《大公鸡》
1、教师出示公鸡图片,“你在哪里见过大公鸡?(菜场)”“谁会学大公鸡叫?”(喔喔喔)
2、“看,大公鸡的衣服漂亮吗?”“对呀,大公鸡,穿花衣。”引导幼儿一起说一说。
3、出示图片“衣服脏了,大公鸡会怎么办呢?”(它会洗个澡),“是啊,它会自己洗。”“但是不用肥皂也不用水,猜猜看,它会用什么来洗呢?”(沙子),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教师:“大公鸡是怎么用沙子来洗澡的?”“扑棱扑棱用翅膀来洗澡的。”
5、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大公鸡》”,听两遍。第二遍的时候引导幼儿一起唱一唱。
6、教师弹钢琴,幼儿学唱歌曲。1~2遍。
三、总结,结束活动。
1、师:“除了大公鸡用沙子来洗澡,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是用沙子来洗澡的,我们过后可以用其他小动物来代替,放在歌曲里。
2、结束活动。
《大公鸡》教案篇6
【教案准备】
ppt、录音、大公鸡头饰。
【教案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引出故事主角,通过图片认识小弟弟)
出示课件,介绍名字,为什么叫它漏嘴巴呢?
二、欣赏理解(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知道小弟弟掉米饭是因为吃饭时东张西望,通过小弟弟的录音提问,激发幼儿要去帮助小弟弟的愿望)
(1)为什么说小弟弟是漏嘴巴?米粒都掉在哪里?
他是怎样吃饭的?(辅问:他一边吃饭一边在看什么?)
小弟弟为什么哭了?
师:原来大公鸡在告诉小弟弟,米粒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2)你们听小弟弟在说什么?(录音哭着说:你们来帮帮我,我不想做漏嘴巴,不想被大公鸡啄)
我们一起来帮帮小弟弟吧,告诉小弟弟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做漏嘴巴的好方法有哪些?(重点问题,在帮助小弟弟的情境中,积累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出示相应的图片,给幼儿直观的引导,最后以简短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梳理、小结。)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教师总结:扶住碗,拿起勺;看小碗,不说话;身体、下巴靠靠好;吃得干净身体棒。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的小弟弟有没有让大公鸡找到米粒呢?
2、欣赏故事第二段(价值:将上一环节中总结的好方法编进小弟弟第二次吃饭的故事内容中,同时也是在帮助幼儿巩固和验证不掉米粒的好方法。)
(1)现在的小弟弟是怎样吃饭的呢?
(2)他对大公鸡说了什么?
师:现在的小弟弟听了我们的`好方法后,吃饭时再也不掉米粒了,变成了好弟弟。
三、回归生活(大公鸡走出文学作品,走进幼儿生活。)
师:“喔喔喔,喔喔喔”咦,是谁来了?
大公鸡(出示大公鸡图片和声音):前几天,我去其他班级找米粒吃了,找到了好多漏嘴巴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做漏嘴巴呀?(不想)一会儿吃中饭的时候我也要来你们这里找找有没有漏嘴巴,看看谁把饭菜撒在地上了。
【教案延伸】
(这是本次生活教案后的实践验证环节,借助“大公鸡”这一角色,督促幼儿积累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
1、午餐环节,“大公鸡”到班级里来寻找掉米粒的漏嘴巴。
2、教案后两天,拍摄我班幼儿午餐时的视频,和孩子们一起玩《大公鸡找漏嘴巴》的游戏,找找漏嘴巴的小朋友,讨论交流更多地进餐好习惯和好方法。
大公鸡找漏嘴巴故事分享:
有一只大公鸡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找不到虫子吃,急得“咕咕咕咕”地叫。
小弟弟捧着饭碗,坐在院子里吃饭。他一边吃,一边瞧着花蝴蝶飞来飞去,饭粒撒了一身,撒了一地。
大公鸡看见了,可高兴啦!它连忙跑了过去,嘴里嚷着:“好运气,好运气!今天碰到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大公鸡跑到小弟弟身边,啄起地上的饭粒来,“哆哆哆”,啄得可快呢。真好玩!小弟弟越看越高兴,连吃饭也忘了。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地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来看了看,小弟弟的裤子上也有饭粒,就来啄小弟弟的裤子了。
小弟弟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我不是啄你,我是啄饭粒呢!”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裤子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来看了看,小弟弟的衣服上还有饭粒,就来啄小弟弟的衣服了。
小弟弟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谁啄你了,我是啄饭粒呢!”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衣服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来看了看,小弟弟嘴巴旁边有一粒饭,就来啄小弟弟的嘴巴。
小弟弟害怕了,端起饭碗就跑:“大公鸡,大公鸡,别啄我,别啄我!”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别跑,别跑,我不啄你,我不啄你,你嘴巴旁边有粒饭,让我吃了它!”大公鸡张开金翅膀,一下子跳到小弟弟的肩膀上,朝着他嘴巴上的饭粒,“哆”的啄了一下。
小弟弟哭了起来:“奶奶来呀,奶奶来呀!”大公鸡可高兴呢,它说:“小弟弟是个漏嘴巴,掉下饭来,让我吃得乐哈哈。”奶奶来了,小弟弟问奶奶:“奶奶你说,我的嘴巴漏吗?”奶奶说:“傻孩子,哪有漏嘴巴呀,是你吃饭的时候,东看看,西瞧瞧,把饭撒了。”
奶奶又给小弟弟盛了半碗饭,“快吃,快吃,可别再撒了。”小弟弟端着饭碗吃饭。大公鸡又来了,它说:“我还没吃饱呢,漏嘴巴,漏嘴巴,撒点饭粒让我吃呀!”大公鸡等呀等,一粒饭也没吃到。哦,小弟弟这回吃饭,可不东看看西瞧瞧了!他把饭吃得干干净净,拿着空碗让大公鸡瞧了瞧,对它说:“我是好弟弟,不是漏嘴巴。”
大公鸡没办法,耷拉着脑袋,只好去找虫子吃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